你好,我是悦创。
今天我们聊聊“用户增长”,这次的分享会分成三部分:
说到增长模型,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 AARRR 模型。
听起来完美,但问题也不少。AARRR 更多是从“拉新”出发,而拉新的代价往往是烧钱。资本环境趋于理性后,单纯靠砸钱已经走不通。
换个思路,从 留存 出发会靠谱得多。
逻辑是:
先打磨产品 → 提升留存 → 变现 → 再拿钱去拉新。
这样才能形成正循环,而不是靠“不断注水”。毕竟,能不能留住用户才是检验一款产品是否靠谱的核心。
甚至还有另一种思路:
先变现 → 做推荐 → 再投放拉新、激活、留存。
资本方越来越重视 ROI 而不是单纯流量,所以证明产品能带来收入,才是活下去的硬道理。
👉 不同模型侧重点不同,打法也完全不一样。我的建议是:不要死盯模型,而是要结合自身产品,独立思考。
数据分析师也别幻想靠一组数据就能找到“爆点”,更靠谱的方法是:
比如,为什么腾讯系的 QQ 浏览器、腾讯视频能后来居上?背后就是产品与用户洞察的深度结合。
下面这张招聘 JD 就能说明问题:
关键词:指标体系、数据监控、A/B 测试——跟我们刚讲的核心逻辑是一致的。
关于用户增长,国内的“知识库”不少:
这些信息我都接触过。我的感受是:
书和大会确实有价值,但落地干货不算多;盲目成立增长小组也未必靠谱,因为职责和 KPI 很容易和其他团队冲突。
再来说说几种“看似灵丹妙药,落地却很难”的方法:
更实用的两种增长思维是:
书里提到一个经典案例——摩拜。
几个关键动作:
这些背后其实都是 漏斗分析 + A/B 测试 的结果。
接下来是留存和活跃:
摩拜的功能极简(扫码 → 骑车),所以核心竞争在于 运营活动。
他们的运营重点就是:
而这类活动背后,速度和执行力才是硬核竞争力。
最后,作者总结得很到位:
👉 所有的“奇招”都会逐渐失效,真正的增长靠的不是一两个点子,而是一套体系。
这一节的学习就到这里。下一节,我们会进入 专题分析 环节。
如果你觉得内容有启发,欢迎留言交流,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AI悦创】,后续会持续更新更多实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下节课见 👋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