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在进行整体性应用拆分实现微服务化时,需要建立松耦合的模块,从而保证其便于测试并降低变更风险。这些模块也都可以独立部署以实现快速、横向扩展。但这也会带来一些初看并不严重,但长远来看影响极为重大的问题,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服务日志记录。微服务日志对整个开发团队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日志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监控方式。日志的特点是由事件驱动发生变化,带有不连续性、随机性,日志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在传统的单体服务中,可以采用Log4j、Logback和SLF4J等主流的日志框架将服务日志记录在日志文件中。
微服务架构的特点决定了功能模块的部署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而大部分功能模块都是独立部署运行,彼此通过总线交互。微服务之间通常也是相互隔离的,不共享公共数据库和日志文件,因此微服务监控也如微服务一样具有复杂特性。
微服务日志监控面临着如下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思考应对策略:
1)微服务日志的收集、管理与查询;2)微服务的调用链跟踪;3)微服务异常日志的预警。
需要一种能够在众多服务中查看分布式事务日志和进行分布式调试的架构。同时需要日志分析平台帮助收集不同微服务的日志信息,并能够归纳汇总,在我们需要时可快速高效地从平台上查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团队快速定位问题。
随着微服务的流行,其相关的工具也随之演进,目前业界最流行的微服务日志监控组合是Elasticsearch、Logstash和Kibana,即我们常提到的ELK。它们用于实时搜索、分析和可视化日志数据,相应地解决了上面提到的挑战。如下图所示:
1)Logstash负责从不同的微服务、不同的子节点上收集日志文件,并对日志进行格式化。
2)Elasticsearch(以下简称ES)负责日志数据的存储、索引。
3)Kibana提供了友好的数据可视化、分析界面。
Beats负责收集日志,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到Redis内存数据库和Kafka或RabbitMQ消息队列服务中,并将日志发送给Logstash,由Elasticsearch汇总分析,并最终由Kibana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整个团队。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