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今天,卓伊凡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一个略显尖锐的问题:“程序员有多穷?”他微微一笑,因为就在昨天,他刚就程序员的外包困境写了一篇长文。那个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在他眼中,程序员的“穷”与“富”,早已不是简单的收入问题,而是一幅由时代、运气、资本和选择共同绘制的数字生存图鉴。
如果将整个互联网行业比作一片广袤无垠却又气候多变的海洋,那么程序员就是航行其上的各式船只。
下面的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分化格局: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4年末发布的《全球开发者生态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约占总数2%的顶尖开发者(通常就职于头部企业或拥有成功个人产品)将获得整个行业近30%的收入份额。而这,恰恰印证了卓伊凡所说的“2%与98%定律”。
卓伊凡认为,运营一款成功的产品,其难度不亚于中一次彩票头奖。大家只看到站在领奖台上光鲜亮丽的赢家,却忽略了台下堆积如山的未中奖彩票。
“每一款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APP背后,是成百上千款早已夭折、无人记得的产品。”他写道。企业的运气至关重要——切入市场的时间点、一个突然出现的竞争对手、一次政策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这并非否定努力,而是承认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苦干只是入场券,而非成功的保证书。这就像淘金热,最终富起来的是卖铲子(云服务、基础软件)和拥有金矿(平台)的人,以及极少数幸运的淘金者,绝大多数怀揣梦想的矿工,最终耗尽心力,一无所获。
对于程序员个体而言,卓伊凡用了第三个比喻:电路系统。
市场经过前几年的洗牌,大量“小舢板”和“未中奖彩票”被清场,看似环境净化,实则意味着赛道变得更加固定和狭窄。对于后来者而言,想要从“低压支路”跃迁至“高压主干网”,机会窗口正在变小,竞争堪称惨烈。
所以,当被问及“程序员有多穷”时,卓伊凡的答案是:物质的贫穷,是98%象限里大多数程序员面临的现实压力;而机会的“贫穷”,即上升通道的收窄和选择空间的固化,才是这个时代更深刻的焦虑。 程序员群体内部的经济分化,不过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在数字世界的一个精准投影。未来,或许不再是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就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而是需要像设计精密电路一样,精心规划自己技术路径、风险承受能力和运气加成的综合博弈。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