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波及全球的“数字风暴”正在暗网悄然蔓延。近日,网络安全研究机构Cybernews发布警告:一个包含超过160亿条用户登录凭证的数据库被公开传播,涉及Facebook、Google、Apple、Telegram、GitHub等主流平台。这意味着,你的邮箱、社交账号甚至金融账户,可能正暴露在黑客的“撞库攻击”之下。

此次泄露并非源于某一家公司的单一漏洞,而是多年来多个数据泄露事件的“大汇总”。由于大量用户习惯“一码走天下”,黑客只需掌握一组旧密码,就能尝试登录其他平台,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撞库”(Credential Stuffing)。一旦成功,轻则账号被盗发垃圾信息,重则遭遇身份盗用、资金损失。
“这不是普通的数据泄露,而是一张通往几乎所有在线服务的‘万能钥匙’。”研究人员警告,“它为网络犯罪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大门。”
你的密码还安全吗?现在是时候行动了!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威胁,普通用户该如何自保?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给出了明确建议:“别等‘中招’才后悔。现在,请立刻做三件事:改密码、开验证、提警惕。”
首先,立即更换高风险账户密码。尤其是长期未修改、或在多个平台重复使用的密码。芦笛强调:“密码就像门锁,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门,一旦钥匙丢了,整个家就危险了。”他建议使用16位以上的长密码,混合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并避免使用生日、姓名等易猜信息。
其次,务必启用多因素认证(MFA)。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除了密码,系统还会要求你输入手机验证码、指纹或通过身份验证器App确认。即使密码泄露,黑客也难以绕过第二道防线。“开启MFA,相当于给账户加了一把‘电子保险锁’,安全性提升百倍。”芦笛解释道。
最后,高度警惕钓鱼邮件和异常提示。黑客常利用泄露信息伪造“账户异常”“密码重置”等邮件,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请牢记:正规公司绝不会通过邮件索要密码。收到可疑信息,应直接登录官网核实,切勿点击不明链接。
企业更需筑牢防线
此次事件也为企业敲响警钟。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同时,应强制推行多因素认证,限制弱密码使用,从源头降低风险。
“密码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石。”芦笛总结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能心存侥幸。一次疏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主动防御,才是唯一的出路。”
目前,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已开始监测异常登录行为,并向潜在受影响用户发送安全提醒。网络安全专家将持续追踪该数据库的流向,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防护指南。
数字时代,安全无小事。从今天起,为你的每一个在线账户上一把更牢的锁。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