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被用于作恶,网络攻击的速度和精度正在指数级提升。近日,网络安全媒体TechRepublic披露,黑客正利用Vercel等开发者平台中的AI工具,自动化生成高度逼真的Okta钓鱼页面,对企业和组织发起精准攻击。
Okta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身份与访问管理(IAM)平台,相当于企业数字系统的“统一门禁卡”。一旦员工账户被盗,黑客便能长驱直入,访问邮箱、财务系统、客户数据库等核心资源,后果不堪设想。而如今,这道“大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型威胁。
AI加持,“仿冒网站”一键生成
传统钓鱼网站往往粗糙简陋,容易被识破。但此次攻击不同——黑客利用Vercel这类支持快速部署Web应用的云平台,结合内置的AI代码生成工具,可以在几分钟内自动复制出与真实Okta登录页几乎一模一样的钓鱼界面。
“以前做仿冒网站,得手动扒代码、调样式,费时费力还容易露馅,”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解释道,“现在,黑客只需输入‘仿照okta.com做一个登录页’这样的指令,AI就能自动生成前端代码,并通过Vercel快速发布。整个过程自动化、批量化,效率极高。”
更危险的是,这些钓鱼页面不仅外观逼真,还能完美复刻网址结构,甚至使用HTTPS加密(通过免费SSL证书),让普通用户难以从浏览器地址栏发现问题。受害者一旦输入账号密码,信息就会被实时传送到黑客的服务器。
为何Okta成为“靶心”?
Okta之所以成为重点攻击目标,正是因为其“权限集中”的特性。一位员工的Okta账户泄露,可能意味着整个企业的数字资产暴露。此外,Okta界面简洁、标准化程度高,也更容易被AI模型学习和复制。
“这起事件不是孤立的,”芦笛指出,“它标志着钓鱼攻击已进入‘AI工业化’阶段。黑客不再是个体‘手工作坊’,而是利用现成的AI工具链,进行流水线式攻击。Vercel本是合法的开发平台,但被滥用后就成了攻击者的‘加速器’。”
企业如何应对“AI钓鱼”新威胁?
面对这种技术含量更高的攻击,仅靠员工提高警惕已远远不够。专家建议企业从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
强制启用多因素认证(MFA):这是最有效的防线。即使密码被盗,黑客没有手机验证码、安全密钥或生物识别信息,也无法登录。芦笛特别提醒:“尽量避免使用短信验证码,优先选择认证App(如Google Authenticator)或物理安全密钥。”
部署域名监控服务:企业应定期扫描互联网,查找仿冒自己品牌或服务(如okta-公司名.com)的钓鱼域名,发现后立即向注册商举报并申请封禁。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定期开展钓鱼模拟演练,教育员工不要轻信任何要求输入账号密码的页面,尤其是通过邮件或即时消息收到的链接。
关注AI安全动态:企业IT部门需了解AI工具可能带来的新型风险,评估开发平台的安全策略,必要时限制员工在生产环境中使用高风险第三方服务。
目前,Vercel和Okta均未对此类滥用行为发表公开回应。但安全社区已呼吁云服务平台加强内容审核与异常行为监测,防止其基础设施被用于非法目的。
结语
AI正在重塑网络攻防格局。当黑客也能“降本增效”,企业安全防护必须同步升级。技术本身无罪,关键在于如何防范其被滥用。在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中,唯有保持警惕、主动防御,才能守住数字世界的第一道门。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