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QECon参感-Vibe Coding-企业雇佣知识工作者,而面临知识缺失的窘境

QECon参感-Vibe Coding-企业雇佣知识工作者,而面临知识缺失的窘境

作者头像
Antony
发布2025-11-12 13:59:31
发布2025-11-12 13:59:31
960
举报

9月初的QECon上海站听了茹老师和熊老师的两场闭门研讨会。根据当时的笔记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vibe coding 三大男,

1) 私域知识难 - 真实项目中大量私域知识LLM没有掌握

2)维护开发难- 编码任务以维护既有业务系统为主;

3) 文档缺失难- 通常团队只有需求文档,没有spec/详设 ?

在茹老师的会场,有位来自某基金销售公司的同学提供的AI4SE场景获得了茹老师的肯定。这位同学所在的 20个人团队在试点LLM应用于软件开发(全部开发人员约100个人)。他们先做好详细设计,然后让LLM生成代码,人工再进行确认,如果发现生成代码有问题,往是详设有问题,会回头去修订详设后再次生成。分享者在被问道提效效果时,说大致提升了10-20%。

与会者认为这是一个真实落地的可信数据。

正如茹老师所点评的那样,老板们所预期的是10X程序员的故事,但是现实是到了到了年终一盘算,就提升了个10-20%。这种效果,如果算上基础设施、token花销等等,“老板其实是亏的”。但是这就是AI4SE目前在严肃编程场景中的现实。无论在哪些实验性的、一次性的、新手村的公域场景中vibe coding表现得多么有令人惊讶,到了强调领域知识、私域背景的企业级应用场景中,由于目前LLM对于这些知识的短缺,令其在从需求往技术实现这个环节的表现非常受限。

根据会场上大家的分享、讨论,笔者总结了一下目前vibe coding在企业中应用有以下的几个困难和挑战:

1)(LLM训练)私域知识难 - 真实项目中大量私域知识LLM没有被训练过。这是LLM层面的问题。即使是在一些垂直领域,通过原先的行业开源项目、行业协议、规范等已经学习到了行业的通用知识,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企业特定的知识是LLM没有被训练过的。 这种缺失,就需要企业通过知识工程/知识库建设来弥补。

但是马上会遇到下面的问题。

2) (知识库)文档缺失难- 通常团队只有需求文档,没有spec/详设。 敏捷推行这么多年,又有多少团队做好了活文档,实现了Spec by Example/BDD/ATDD等细粒度的需求拆分和设计。最近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反而之前走瀑布模式,被质控逼着写详设的团队,因为手里有着需求-细粒度拆分-设计-代码的完整数据链,反而成了LLM时代首先吃到红利的团队。在会场甚至有人怀念起了对日外包。

3)(上下文要求高)维护开发难- 编码任务以维护既有业务系统为主;现在的vibe coding 场景很多是以公域场景的新建类任务为主,而在企业内部则以维护式开发为主。按照《知音》上的故事来说,码农的100块工资里,有99块钱是关于“知道在哪里改”的。知道了之后改代码这个工作本身其实是最简单的。这种大跨度的上下文理解,和vibe coding 这种看一眼需求就呼啦呼啦往外冒代码其实不是一回事。

笔者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后,群里也有老师说,这些其实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的缺失”。

笔者还是十几岁的懵懂少年的时候,老师问大家未来的理想,很多希望成为“这个家”,“那个家”,而笔者写的是“知识工作者”。以这个身份工作了这么多年,慕然回首,却发现企业雇佣了那么多知识工作者,却面临着知识极度缺乏的窘境。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9-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软件测试那些事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