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
1950年,高级编程语言出现,使用编译器对编程语言进行翻译,一个程序可以翻译成多条二进制指令
1959年,通用编程语言COBOL出现,一次编译到处执行.1970s出现C,1990s出现Java...–>最终最大的数到了最后一位
对集合[a,-1]再次进行步骤1的操作
不断循环步骤2的操作,直至全部循环完毕 –>我们得到了排序完的集合
老生常谈的算法,只需要记住是循环套循环的算法结构
算法复杂度...从使用者和程序来看虚拟内存都是从0开始而且连续的,在我们对虚拟内存进行改变时,OS通过映射改变对应物理内存数据
动态内存分配: 虚拟内存使得,程序使用的物理内存不连续分布不再是个问题,OS可以灵活的对程序的内存进行删减...将二进制代码按一下规则分割成不同的块
从当前位置到0,为一个块, 如0, 10
到达频率树最大长度,为一个块(如下图示例频率树最大长度为2, 则碰到11,则为一个块)
对照字典,将二进制代码转化为原有的数据...3D图形转化为2D展示在电视屏幕,投影有有以下算法
正交投影: 平行的线段,在投影中互相平行
透视投射: 平行的线段叫会在一点
线框渲染: 将3D图形坐标转化成2D,然后使用线段连接
一般使用三角形作为基础头像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