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Tensorflow系列专题(四):神经网络篇之前馈神经网络综述

    从本章起,我们将正式开始介绍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学习如何使用TensorFlow实现深度学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生物学的启发,期望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来模拟生物的神经系统,是一种主要的连接主义模型(人工智能三大主义: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本章我们将从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感知器模型开始介绍,首先了解一下感知器模型(单层神经网络)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它所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克服单层神经网络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拓展到多层神经网络,围绕多层神经网络我们会进一步介绍激活函数以及反向传播算法等。本章的内容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章节的内容非常重要。

    0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浅谈人工神经网络跌宕起伏七十年

    人工神经网络在过去的七十年的时间里数次起起伏伏,几十年间人们一直在追求机器的智能化,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和进步,表明了深度学习是很有效的,但是仍有其局限性.而我们了解历史,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一:起源 ‘’思维的本质”是人类一直思考的本源问题之一,研究,模仿人类大脑和神经网络的工作机制,并且使用机器去实现人类的工作,使机器获得人具有人一般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抽象能力,因为机器是永不疲倦的,和具有比人类更快的运转速度,并且更适合大量的复制. 神经网络的研

    05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多层感知器概述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多层感知器概述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2:用TensorFlow构建你的第一个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3: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评价方法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4:用scikit-learn找到最好的模型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5项目实战:用深度学习识别鸢尾花种类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6项目实战:声纳回声识别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7项目实战:波士顿房屋价格回归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8:用序列化保存模型便于继续训练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9:用检查点保存训练期间最好的模型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0:从绘制记录中理解训练期间的模型行为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1:用Dropout正则减少过拟合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2:使用学习规划来提升性能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3: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4:项目实战:基于CNN的手写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5:用图像增强改善模型性能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6:项目实战:图像中目标识别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7:项目实战:从电影评论预测情感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8:循环神经网络概述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9:基于窗口(window)的多层感知器解决时序问题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20:LSTM循环神经网络解决国际航空乘客预测问题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21:项目:用LSTM+CNN对电影评论分类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22:从猜字母游戏中理解有状态的LSTM递归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23:项目:用爱丽丝梦游仙境生成文本

    02

    IBM长文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

    人工智能的发展曾经经历过几次起起伏伏,近来在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下又迎来了一波新的前所未有的高潮。近日,IBM 官网发表了一篇概述文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同时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感知器、聚类算法、基于规则的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人类对如何创造智能机器的思考从来没有中断过。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伏伏,有成功,也有失败,以及其中暗藏的潜力。今天,有太多的新闻报道是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问题,从癌症检查预测到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并改变

    013

    IBM长文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

    导语:人类对如何创造智能机器的思考从来没有中断过。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伏伏,有成功,也有失败,以及其中暗藏的潜力。今天,有太多的新闻报道是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问题,从癌症检查预测到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并改变着这个世界。 现代人工智能的历史具备成为一部伟大戏剧的所有元素。在最开始的 1950 年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紧紧围绕着思考机器和焦点人物比如艾伦·图灵、冯·诺伊曼,迎来了其第一次春天。经过数十年的繁荣与衰败,以及难以置信的高期望,人工智能及其先驱们再次携手来到一个新境界。现在,人工

    014

    TensorFlow从0到1 - 8 - 万能函数的形态:人工神经网络

    之前花了不小的篇幅来解释线性回归,尽管线性模型本身十分简单,但是确定模型参数的过程,却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自学习的通用方式。准确的说,这个过程,是基于数据的、运用梯度下降算法来优化模型(减小损失)的算法框架。无论模型变得多复杂(多维、高阶),理论上我们都可以利用这个算法过程拟合模型。 似乎当有了数据就有了一切,但是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假设:要事先知道模型的函数形式。 在复杂的现实问题面前,这个假设注定是毫无用处的。如果要对手写体数字进行分类,那么这个模型是几元的?几次的?包含多少项?不知道。这个时候,仅有大量的

    07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