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先对照Binder机制与Linux的通信机制的区别,了解为什么Android会另起炉灶,採用Binder。接着,会依据Binder的机制,去理解什么是Service Manager,在C/S模型中扮演什么角色。最后,会从一次完整的通信活动中,去理解Binder通信的过程。
在Android领域,Binder作为进程间通信的核心机制,是每位Android技术人员都应该深入了解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围绕Android Binder展开一系列高级疑难问题。通过问题分析与问题简答,旨在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Binder,并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毫不夸张地说,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正如其名“粘合剂”所喻,它是系统间各个组件的桥梁,Android系统的开放式设计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及其方便的跨进程通信机制。
这篇文章我酝酿了很久,参考了很多资料,读了很多源码,却依旧不敢下笔。生怕自己理解上还有偏差,对大家造成误解,贻笑大方。又怕自己理解不够透彻,无法用清晰直白的文字准确的表达出 Binder 的设计精髓。直到今天提笔写作时还依旧战战兢兢。
1、什么是Binder? 直观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它继承了IBinder接口。 从IPC角度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Binder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的物理设备,它的设备驱动是/dev/binder,该通信方式在linux中没有。 从Android Framework角度来说,Binder是ServiceManager连接各种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etc)和相应ManagerService的桥梁。
Binder机制是 Android系统中进程间通讯(IPC)的一种方式,Android中ContentProvider、Intent、aidl都是基于Binder。
为了保证 安全性 & 独立性,一个进程 不能直接操作或者访问另一个进程,即Android的进程是相互独立、隔离的
我们知道在Linux系统中,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有socket,named pipe,message queue, signal,sharememory等。这几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Android是如何实现跨进程通信的,大家熟悉的Binder是什么,怎么设计的,进程间的数据如何发送接收的。本文将以及解析,并对Binder驱动实现、Native层实现、Java层实现三块做一个总结分析。
挺多概念的是吧,其实就说了一件事,Binder就是用来进程间通信的,是一种IPC方式。后面所有的解释都是Binder实际应用涉及到的内容。
要看得懂android代码,首先要了解binder机制。binder机制也是android里面比较难以理解的一块,这里记录一下binder的重要概念以及实现,作为备忘。部分内容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1.binder通信机制概述 binder通信是一种client-server的通信结构, 1.从表面上来看,是client通过获得一个server的代理接口,对server进行直接调用; 2.实际上,代理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与server中定义的方法是一一对应的; 3.client调用某个代理接口中的
Binder是Android系统进程间通信(IPC)方式之一。Linux已经拥有的进程间通信IPC手段包括(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 管道(Pipe)、信号(Signal)和跟踪(Trace)、插口(Socket)、报文队列(Message)、共享内存(Share Memory)和信号量(Semaphore)。本文详细介绍Binder作为Android主要IPC方式的优势。 Binder机制概述: 基于Client-Server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从互联网和数据库访问到嵌
之前一直对 Binder 理解不够透彻,仅仅知道一些皮毛,所以最近抽空深入理解一下,并在这里做个小结。
为了保护进程空间不被别的进程破坏或者干扰,Linux中的进程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所谓的进程隔离。(而且一个进程的内存空间还被分为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二者也是相互隔离的。这里不做探讨)所以在Linux中,进程与进程之间是相互隔离的,而且进程中的用户和内核空间也是隔离的。
1)、因为我们对内核有保护机制,告诉应用程序只可以访问许可的资源,不许可的资源不可以访问。这也就是把内核层和应用程序抽象分离开, 也就是内核层和用户空间。 2)、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在应用程序访问内核的应用程序。 3)、binder驱动
binder通信是一种client-server的通信结构, 1.从表面上来看,是client通过获得一个server的代理接口,对server进行直接调用; 2.实际上,代理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与server中定义的方法是一一对应的; 3.client调用某个代理接口中的方法时,代理接口的方法会将client传递的参数打包成为Parcel对象; 4.代理接口将该Parcel发送给内核中的binder driver. 5.server会读取binder driver中的请求数据,如果是发送给自己的,解包Parcel对象,处理并将结果返回; 6.整个的调用过程是一个同步过程,在server处理的时候,client会block住。
Android作为移动端操作系统,传统的Linux进程间通信机制不满足于Android,所以开发了一套新的IPC机制,就是Binder机制。
首先,Android利用Binder进行通信的话,肯定要首先获取Binder对象。
目前linux支持的IPC包括传统的管道、System V IPC、即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以及socket中只有socket支持Client-Server的通信方式
在谈Android的跨进程通信问题上时,总会问到Android的IPC机制,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按操作系统的中的描述,线程是CPU调度最小的单元,同时线程是一种有限的系统资源,而进程是指一个执行单元,在PC和移动设备上指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
上图是一次binder调用的通信流程,Client是应用进程,Server是系统服务,应用进程通过binder调用请求系统服务,Client向binder驱动发送BC_Transaction指令,binder在收到该指令指令之后回向Client返回BR_Transaction_Complete指令,同时binder驱动会向系统服务发送BR_Transaction指令,并等待系统服务的处理,系统服务处理完成之后会向binder发送BC_Reply的回持,binder驱动在收到系统服务的回执之后,也会向系统服务发送BR_Transation_Complete的回执,同时向应用进程发送BR_Reply,将处理结果发送给应用进程。
今天完成了 王小二图解Android【010】Binder应用篇的直播,说实话这次我只能给自己打一个59分数。回去我在不断思考,最后觉得这个Binder培训就根本不应该采用1对多的培训模式,其实我在昨晚就给一个毕业半年左右的网友一对一的试讲过,中途我们会不断地交流,给他补了很多知识,最后效果我觉得有85分。 但是今天一整天我一直心有不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为自己今天的直播课上一个补课。
Binder做为Android中核心机制,对于理解Android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关于binder的文章也有很多,但是每次看总感觉看的不是很懂,到底什么才是binder机制?为什么要使用binder机制?binder机制又是怎样运行的呢?这些问题只是了解binder机制是不够的,需要从Android的整体系统出发来分析,在我找了很多资料后,真正的弄懂了binder机制,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大家也可以弄懂binder机制。
Android系统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机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Binder。本文将深入探讨Binder的技术原理,解释其工作方式以及相关的关键概念。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Binder机制,我们先来看下Android的整体架构。因为这样大家就知道在Android架构中Binder出于什么地位。 用一下官网上的图片
说明1: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 进程之间的交互 都必须通过Binder驱动(使用 open 和 ioctl文件操作函数),而非直接交互
经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各位对Binder框架,AIDL机制已经有一个宏观的概念了,更多的细节,各位需要自己再去研究,推荐老罗的《Android系统源代码情景分析》,市面上讲Binder讲的组好的书,没有之一,这一篇也是完结篇,我眼中的Binder
Binder 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基于开源的 OpenBinder 实现;OpenBinder 起初由 Be Inc. 开发,后由 Plam Inc. 接手。
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阵营之一的Android,底层基于Linux内核,中间为Native&Runtime层和Framework层。我们知道Linux本身有着很成熟的IPC(进程间通信)机制,比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socket、信号和信号量等。然而,Android却使用Binder来作为它的IPC的方案,这是为何呢?接下来,就把我之前学习Binder的心得写下来。
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 模型 基于 Client - Server 模式
roid 6.0的源码剖析, 本文深度剖析Binder IPC过程, 这绝对是一篇匠心巨作,从Java framework到Native,再到Linux Kernel,带你全程看Binder通信过程.
先复制一段来自于android官方文档的文字 https://source.android.google.cn/devices/architecture/hidl/binder-ipc
c/s架构,客户端要找得到服务端。 Binder使用Client-Server通信方式:一个进程作为Server提供诸如视频/音频解码,视频捕获,地址本查询,网络连接等服务;多个进程作为Client向Server发起服务请求,获得所需要的服务。要想实现Client-Server通信据必须实现以下两点:一是server必须有确定的访问接入点或者说地址来接受Client的请求,并且Client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获知Server的地址;二是制定Command-Reply协议来传输数据。例如在网络通信中Server的访问接入点就是Server主机的IP地址+端口号,传输协议为TCP协议。对Binder而言,Binder可以看成Server提供的实现某个特定服务的访问接入点, Client通过这个‘地址’向Server发送请求来使用该服务;对Client而言,Binder可以看成是通向Server的管道入口,要想和某个Server通信首先必须建立这个管道并获得管道入口。
主要是驱动设备的初始化(binder_init),打开 (binder_open),映射(binder_mmap),数据操作(binder_ioctl)。
摘要 Binder是android中一个很重要且很复杂的概念,它在系统的整体运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本文并不打算从深层次分析Binder机制,有两点原因:1是目前网上已经有2篇很好的文章了,2是对Binder机制进行深入底层乃至驱动的分析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且相当耗时,因此并不适合重复造轮子。本文的角度是对Android的Binder机制从整体和概念上进行分析,能够让大家很快明白到底什么是Binder,Binder是干什么的,Binder和应用开发的关系是什么,总之,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 什
之前看过一篇关于Binder设计相关的文章,但是之前的连接打不开了。于是在网上搜索很久才找到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universus/article/details/6211589。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建议在学习Binder的小伙伴都可以保存下来多读几遍。唯一有点瑕疵的就是,这篇文章可能是作者翻译的,有些语法读起来不是很通顺。这里也自己记录一份,顺便做些标记,方便以后复习,也防止以后找不到。
Binder 是 Android 系统进程间通信(IPC: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方式之一。Linux 已经拥有的 IPC 手段包括: 管道(Pipe)、信号(Signal)、跟踪(Trace)、插口(Socket)、报文队列(Message)、共享内存(Share Memory)和信号量(Semaphore)等。本文详细分析 Binder 作为 Android 主要 IPC 方式的原理和优势。
Android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是由Android的Activity,Service,Broadcast,ContentProvider这四大组件的中一个或多个组合而成,这四大组件所涉及的多进程间的通信底层都是依赖于Binder IPC机制。不仅于此,整个Android系统架构中,大量采用了Binder机制作为IPC(进程间通信)方案,当然也存在部分其他的IPC方式,比如Zygote通信便是采用socket。
为什么已经有了管道等跨进程通信方式,却要另外创建Binder方式?直接在原来的跨进程方式上面修改,不是更加方便吗?
大家都知道App进程是AMS通过通过Socket通信通知Zygote孵化出来的,借用gityuan的图就是图中的第2步,能否用Binder通信替换Socket通信?我们只讨论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不讨论两者性能上的差异。
进程 B 发送消息给进程 A , 先将数据 从 进程 A 的 用户空间 缓冲区 写到 内核空间 缓冲区中 , 然后将数据从 内核空间 缓冲区 写到 进程 A 的 用户空间 缓冲区 中 ;
Linux 已经提供了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和 Socket 等 IPC 机制。那为什么 Android 还要提供 Binder 来实现 IPC 呢?主要是基于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几方面的原因。
当service经常被远程调用时,我们经常常使用到aidl来定一个接口供service和client来使用,这个事实上就是使用Binder机制的IPC通信。当client bind service成功之后,系统AM会调用回调函数onServiceConnected将service的IBinder传递给client, client再通过调用aidl生成的asInterface()方法获得service的调用接口,此时一个bind过程结束了,我们在client端就能够远程调用service的方法了。比如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