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网页、刷视频是大势所趋,怎么办?
不断浏览网页、不断刷短视频,会让我们变得比较浅薄,可这也是趋势无法避免。
其根源都在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地图、钟表和书籍等技术不仅为思维服务,还改变思维的模式。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核心就是:用不间断的各种信息影响我们的思考。
人脑是进化的产物,同一个时间段里只能处理一件事,所谓的多任务不过是在任务之间不断切换。
多任务阅读只会分散注意力。
搜索引擎也把人往肤浅的方向使劲推动。搜索引擎的利润来自广告。
用户盯着屏幕看不会给搜索引擎公司带来广告收入,用户必须不停地搜索和点击,搜索引擎公司才能有收入。
所以其核心战略就是让用户快点来快点走,短而新的信息可以带来更多的点击价值,不必在某个网页待太久。
互联网的发展让获得信息变得容易,人们就倾向于短小而轻快的内容。
其中的心理学原因就是期待和尝试的乐趣。
如果我们收到一个礼物,打开盒子本身就能带来愉悦。同理,点开一个链接如同打开一个礼盒,各种短小的信息构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发现新的快乐之源。我们会很享受这种源源不断的小乐趣。
基因决定人都是喜欢不断地开始和结束。
相对于一本600页的书,我们可能更愿意读六本100页的。前者只有一次开始,后者有六次。
上网就能让我们得到这种立即且不间断的小小满足。
网上阅读的要点还在于选择和过滤。商家抓住了这个特点,只推送我们喜欢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们身边就只剩下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声音,视野变得越来越窄。
碎片化学习是否有效?
答:效果存疑
收集并整理一大堆短信息,必然无法取代对成体系知识的学习。
有所谓专家称“碎片化学习是手段,学习的是系统性知识。”这话存在很多疑点。
堆积信息不能带来深度的理解,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垃圾,积攒只会影响思考。
网上阅读肤浅化不可避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知识是分等级的。
像八卦新闻、网友对时局的评论,时效性很强不值得印在纸上,在网上看看就行了。这种知识等级很低,能少看还是少看。
重点在于能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
八卦内容扫一眼标题即可。如果阅读的内容有价值,就要有放平心态慢慢看的能力。
如何不被互联网信息裹挟?
首先,成为网络的主人,而非链接的奴隶,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其次,目标明确,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左右,不相关的少看。以前我也出现过以下情况,本来想查一个人名,结果半小时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停留在“如何喝茶”的界面。
最后,不要让上网时间占据读书时间,不丧失平静而深入思考的能力。读书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时候断网,反而能提升效率。
互联网大潮无法阻挡,我辈的目标则是在该肤浅的时候要肤浅,在需要深度的时候能有深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