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泛在互联、数据驱动、智能控制为特征,支撑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其应用已从生产制造领域向更多的产业拓展延伸,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新能源发电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新能源发电项目实施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运营也由原来单一的生产制造向运营和管理转型升级,由原来的生产设备向设备与设备之间互联、设备与系统之间互联、系统与系统之间互联,进而形成企业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因此,新能源发电项目实施主体也从原来的单一企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不再仅仅是项目实施主体,更多地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来,实现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建设初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投入,例如,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还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都会对项目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
新能源发电项目需要面临高温、高压、高湿、高盐、高寒等极端环境,随着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时需要在太阳辐射下持续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去,容易造成设备过热等问题。新能源发电项目大多处在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困难,这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运维成本较高
新能源发电项目一般由地方政府主导,新能源发电企业仅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其投资、建设、运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导致项目建成后的运维成本较高。以光伏电站为例,一套普通的光伏电站需要配备几十人进行日常运维管理,平均每个运维人员的工资开支就需要50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辅助设备,运维成本将远远高于传统电站。此外,新能源发电项目普遍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手段,运维效率低,运营成本高。
新能源发电的规模效应将被进一步放大
随着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深度应用,将会大大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技术水平、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新能源发电的规模效益。
首先,通过对新能源发电设备、线路、控制系统、变电站等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设备运行效率和性能指标的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通过对电力交易市场、用户侧等的信息化改造,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使用户成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的主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新能源发电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用户与企业之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化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提升运营效率。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