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放弃造车,该项目已持续10年,耗费百亿美元。而苹果造车的失败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决策摇摆不定,招致巨大的商业失败。
关于苹果造车这个事儿,乔布斯时期便已拟定此计划。据彭博商业周刊的报道,回顾 2020 年初的这一幕,当时苹果已在试驾其推出的 Beta 版车型,亚利桑那州威特曼的一条克莱斯勒前测试赛道上,停着一辆造型精美、线条圆润的白色小货车。
此款车原本计划在 3 至 5 年内推出,车厢内设有俱乐部式座椅,内部宛如私人飞机,配备巨大的电视屏幕、超大型音响系统,乘客仅需按下一个键或下达一句指令,座位即可变作沙发或躺椅。
尤为重要的是,这款“白面包”采用五级自动驾驶技术,即完全依靠车载计算机及公司自主开发的云软件实现自主驾驶,整辆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及踏板,仅有一个类似游戏操作手柄的装置,可用于控制 iPhone 的 APP 应用程序。
当时包括库克、苹果 COO 威廉姆斯在内的众多领导层人士,均曾坐在这辆“白面包”的测试赛道上。然而,当时汽车项目负责人道格·菲尔德提出一个问题,称此车在测试赛道上尚可一试,但要在现实世界中正常运作,该模型或许存在缺陷。菲尔德是当时从特斯拉被苹果挖来的高级工程师,专门负责苹果的汽车项目。当时,菲尔德建议不要实行五级自动驾驶,而将自动驾驶的目标缩小至三级。三级的概念为,人平时无需理会,但需随时待命,如同现今的问界 M9 智驾系统,若出现问题,人需随时接管车辆,这相较于特斯拉现有的二级自动驾驶技术要高一级。然而,菲尔德的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他在次年便离开了苹果,转而接管了福特的电动汽车项目以及福特的软件工程项目。
菲尔德的继任者名为林奇,与菲尔德不同,他并非真正意义上从电动车领域出身的人,其此前从事的是苹果的智能手表业务,后被挖来从事电动车业务。这款车的设计也在不断变化,原本的“白面包”似乎还不够精美,设计团队不断提出各种新奇的点子。这辆车愈发漂亮,最终变成了一款类似豆角形状的车,侧面配有曲面玻璃,整个车门犹如海鸥隐形,且公司还采用了自动折叠的坡道,行李及货物可自动进行装载。汽车前后的部件完全相同,无论是向前开还是向后开,从外部看不出区别,完全对称,是一款非常漂亮的车。仅有的窗户位于两侧,车前和车后均没有窗户。这基本上排除了人类驾驶的情况,仅有侧面的窗户可用于观赏风景。
后来,大家发现这个设计不行,还需增加前后的窗户,于是又进行了相应调整。新的这款车被称作 imo,但这款车从未投入生产,如今看来或许永远不会投入生产了。因为在刚刚过去的 2 月 27 日,苹果告知世界,苹果公司已放弃造车。这一消息极为突然,对市场而言也非常震惊,但在内部员工中却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苹果推出一个设计,又推翻一个设计,至少经历了五六次这样的轮回测试。该原型自动驾驶系统已测试超过 100 万英里,雇用了一个又一个的工程师,雇用了一批又一批的设计师,而后又裁员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曾经考虑过收购,包括收购特斯拉、收购奔驰、收购宝马、收购大众、收购迈凯伦,亦或是与这些车企进行合作。
汽车项目每年的平均成本高达十亿美元。在十年前,这是何种概念?即苹果每年的研发预算中有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此外,外部团队如芯片、摄像头、传感器、云服务、软件等方面又是翻倍的支出。
如此这般的造车项目,基本占据了苹果 30%至 40%的研发成本。然而,到最后不但一辆车都没有造出,也没有任何后续的愿景,甚至都没有在公路上进行全尺寸原型测试这一环节。可以说,这是彻彻底底的 F 级失败。
究竟出现了何种问题?苹果内部有员工表示,当拥有如此多的聪明人,当拥有如此庞大的预算时,便可选择诸多道路。但这也正是苹果所面临的问题所在,苹果从未做出一系列具体、现实的决定来引导其朝着某一个方向前进,结果便是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前走一下、后走一下,最后发现别人已经造出车了,自己却仍在原地踏步。
高层内斗,人心涣散。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的介绍,苹果内部的各大部门互争资源,在一个问题上互相挖墙脚,彼此看不起,各执一套理念,最终导致整个决策系统出现问题。内部员工对于苹果造车一事是否值得一直存在诸多意见。最终,车没有造出,而一些最优秀的员工也因失望而离开苹果。苹果的造车项目就这样眼睁睁地烂尾了。
苹果当时实力强劲,原本是有收购特斯拉的打算,而当时特斯拉的市值仅为 300 亿。因此,乔布斯在提出造车计划时曾表示,我们究竟是要与三星竞争,还是要与通用汽车竞争。也就是说,通用汽车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竞争对手。
回旋镖来得太快,如今苹果不再造车,只能为三星、通用等车企造出的电动车提供一个触摸屏。显然,苹果已沦为次要角色。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电动汽车如今发展势头迅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产能严重过剩,未来或许仅有三家能够幸存。
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的不仅仅是电池、高新技术,还需开辟出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和赛道,具备上下游、有搭配、有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创新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型,从商业模型到生产,从生产再到后续的运营路线,运营路线再到全国范围内的搭配以及出口,形成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即所谓的良性大循环,如同现今的华为那般,如此方能避免企业踩踏,企业方能实现长期发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