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行 ——从技术试验到社会试验
1899年,欧洲的一家杂志组织了一群美术家、插画家、博物学家和未来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关于2000年的想象,把他们心中未来的样子画了下来。比如说有视频通讯、家政机器人、移动街道、电视转播等等。
其实在这里边,几乎60%是跟出行有关的。比如这个我看着很像电磁轨道交通,还有水陆两栖交通、航空公共交通,以及类似这种会飞的出租车。
但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其实人类对于出行的诉求,并不简简单单地是想要移动出去,他们还想让自己的空间也移动出去,所以有了这样一个东西。
这是一个我最近刚知道的车,很震撼。
智能出行到底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过去是通过车或者交通载具的形式,它改变了这种关系,让路程上产生了一个新的场所,所以有很多研究者现在在提“第三空间”这个概念。
我们尝试着想让房子跑起来,事实上已经有人去做这种试验了,比如说这种自动驱动的房车。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很典型的场景——酒店会被它干掉。未来去旅行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不需要再订酒店了,我的路程就是我的酒店。也许自驾游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模式,甚至可能有些人就生活在路上。
还有很多类似的,包括移动办公室、移动蔬果店、移动市场,有很多都已经做出了产品的demo,可能有的都已经在试用了。
但这个现在还没有看到,我觉得是最容易想到的。卡拉OK是在哪里诞生的?是在日本的出租车上诞生的。左边是日本当时的出租车,左下角可以看到,车顶部还有这个灯。
现在中国的商场里大量地看到右边这个东西,我们需要一个私密的自己high的空间。所以如果将来车辆可以自动驾驶,还能让我在里面K歌,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情。
最近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底特律,它讲述了仿生人觉醒的故事。
我把它挑出来是因为,第一,这是一个近科幻,游戏里大量地用了一些我们可以去想象的未来的技术,去描绘了一个可信度非常高的生活场景,比如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未来的公交系统。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它的技术想象,而是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值得去探讨的社会伦理的想象。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仿生人,它可能是刚帮主人买完东西,准备坐公交车回家。这是一个仿生人专用的上车点。
车内的空间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发现了新的种族隔离:后面是仿生人的站的空间,前面是人类坐的空间。
这个游戏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做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技术想象,而是在于它探讨了当未来出现机器人、仿生人、智能保姆之后,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所以如果我们要去理解未来的智能出行,必须要立足于对人性的理解,去面对社会的复杂和无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可信的未来。
那么无人驾驶到底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出行?我们最近收集了非常多关于未来出行的预测,其中在中文媒体当中转载得比较多的是2015年《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提了很多预测的观点,比如说自动驾驶可以允许员工住得更远,道路交通事故减少,解放更多停车空间,节约找车时间。它还提了一个数据被引用得特别多,就是汽车保有量下降90%。
最近《Nature》上发了一篇MIT的论文,说未来经过更好的大数据的调度,尤其是有了自动驾驶之后,纽约只需要70%到50%的出租车就能提供当前的服务能力。
未来不管是空间的智能化,自动的智能驾驶,还是人居的智能化,它们都不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是我们的一个手段。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对于人的空间行为的感知,去认知人对于城市的需求,通过人对于城市的需求去推动以人为本的设计,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去打造人性化的社区,最终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城市,这才能够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给我们一个更可控制的未来。
来源:一席
沈阳AI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