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仍有很多煤矿使用区域定位技术,只能定位到井下某一大概区域,无法再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给矿方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智能矿山建设的推进,区域定位很难满足行业标准和要求。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的使用,能够满足矿方少人化、无人化的需求,实现人员和车辆的精确定位,进而成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支撑。
KJ1636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采用UWB定位技术。UWB技术通过发送纳秒级脉冲信号,利用飞行时间原理计算信号传输距离,突破了传统RFID、Wi-Fi等技术在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上的局限,静态定位精度可达10厘米,动态跟踪误差小于0.3米,即使在复杂巷道网络、金属干扰或信号遮挡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定位性能。
KJ1636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由定位分站、读卡器、交换机、数据服务器等核心模块组成。定位基站采用分布式部署,覆盖主副斜井、采掘工作面、变电所等关键区域,形成无缝定位网络;矿工佩戴定位卡下井,定位卡能实时上传位置数据至地面控制中心。通过三维GIS地图,系统可将井下巷道、设备及人员分布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支持井上调度人员直接对井下作业进行动态管理和应急指挥,同时也支持历史轨迹回放,为事故调查和行为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KJ1636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是一套综合智能管理系统,融合了语音广播、视频联动、无线通信等功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系统可在短时间内锁定被困人员位置,向井下发出语音消息,显著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除以上功能外,KJ1636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能够通过分析井下人员工作状态、区域分布及设备运行数据,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系统还具有唯一性检测和考勤管理功能,有效防止一人多卡、替岗代岗等违规行为,可以自动生成考勤报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的数字化管理。
KJ1636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注入了新的动能,它不仅是一套定位设备,更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将煤矿安全防护从“事后处置”提升至“事前预防”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