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别让评价体系的缺陷拖了“人才工程”的后腿!

人才

据统计,目前国家各部委和各个地方、高校层面的人才计划已经远超两百余个,客观上形成了规模浩大的人才帽子“工程”。这些人才计划的设立对我国吸引、培养和激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各类纷繁庞杂的人才帽子也需要整体配置,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原文 :《借力人才大数据,破解“人才帽子”难题》

作者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姚凯

图片 |网络

最近“人才帽子”现象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诟病。所谓“人才帽子”主要指的是指国内各种名目繁多的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从“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到各种“山川湖海计划”,人才帽子名目众多,据统计目前国家各部委和各个地方、高校层面的人才计划已经远超两百余个,客观上形成了规模浩大的人才帽子“工程”。毋庸置疑,这些人才计划的设立对我国吸引、培养和激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各类纷繁庞杂的人才计划大范围推出,诸如政出多门、定位不清、交叉重复、标准偏颇、异化使用等问题逐渐凸显,而人才评价体系的缺陷则成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整体上形成各类人才计划精准设立、标准科学、评价有效、管理有序的生动局面,须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站在大数据时代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度,借助人才大数据,评估和厘清各种人才计划,科学谋划和布局,实现人才的科学评价和动态精准管理。

人才评价体系的缺陷是造成“人才帽子”现象的深层次因素首先,目前的“人才帽子”评价指标存在着缺乏合理分类、标准偏颇、目标不清等特点,从而造成各类帽子数量庞杂且定位不清的现状。目前的人才帽子评选往往仅偏重于基础研究类别的指标,缺乏人才的分类评价。从人才评价的具体内容来看,目前的人才评选中主要侧重于论文并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不仅使申请者更加注重研究的短期效应,而且对于人才素质、社会影响、效益产生等综合类的指标缺乏系统的评价;同时,对人才的评价重点主要停留在静态的过往价值贡献,而对更能体现人才未来价值创造能力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则缺乏精准的评价;另外,在学科人才的评价方面,尚缺乏跨学科人才的评价指标和成熟做法。

其次,目前的“人才帽子”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缺失,评价信息来源不足。“人才帽子”评选历来是由上级政府部门主导产生,其行政化特点非常突出。人才评价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同行评价,往往形成大同行乃至行政官员等外行评价内行的态势。同时,在人才评价行政化主导的格局下,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等评价途径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缺乏相应的专家库建设,人才数据获取渠道单一,缺乏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获取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数据的途径和手段。

再次,目前的“人才帽子”评价中注重“人才帽子”授予,忽视人才动态监管、动态评价、动态调整。绝大部分“人才帽子”被授予之后就相当于给人才贴上了“永久标签”,很少有对各项帽子的动态调整措施,这就很可能会使人才失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科研创新从此止步不前。为了继续鼓励科研创新,各个地方、政府不得不另设“帽子”,直接造成各种人才计划体量越来越大,而各单位和各高校将“帽子”异化使用,将其与人才收入待遇、干部提拔、资源分配等挂钩,更助长了研究的浮躁之风,失去了人才“帽子”设立的初衷。

借助人才大数据,厘清各种人才计划,实现人才精准“评价”在大数据时代,人才评价可以借助人才大数据思想和实现手段,精准确定人才分类评价标准、科学设置人才评价主体以及动态监管人才评价实施效果,实现人才评价工作理念和技术手段的系统创新。

首先,可以利用人才大数据进一步梳理整合当前各种人才计划。通过采集各类人才计划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大数据并加以精准评估,由此科学评估和判断各类人才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利弊得失,定期梳理人才“帽子”,砍掉僵尸人才计划,加强人才计划管理。

其次,可以利用人才大数据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精准确定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在人才评价标准上,既要看人才当前的科研创新结果,又要评估人才未来的创新能力与潜力,注重凭能力、实绩、贡献与潜力评价人才;在各种帽子的评比上也设置精准分类标准,使荣誉性的“人才帽子”与实际科研活动、科研过程结合,使项目型、任务型的“人才帽子”与科研责任和实际科研效益挂钩。

第三,可以利用人才大数据科学设置人才评价主体。要加快遴选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 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专家大数据库,建立健全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让内行专家来评价人才;要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多元人才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适时引入国际间同行评价,使我国人才评价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第四,可以利用人才大数据动态监管人才评价的效果,实施动态跟踪和动态调整。我们要利用人才评价大数据,建立动态评价周期,根据人才计划类型为其制定符合其自身实际的目标与任务体系,并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议尽快搭建一个公平、开放、统一的国家级人才评价支持平台,系统整合各种人才计划并公开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术声誉机制,从而有效改善学术生态,塑造健康的科研创新环境。(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集聚及中国战略对策研究”(批准号:16ZDA057)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8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3A1I28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