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乌鸦有多聪明?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相信很多人仍然记得童年时学过的寓言《乌鸦喝水》,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乌鸦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在我国的传统认知里,乌鸦甚至是一种不详的鸟类。

不过,来自牛津大学的一项试验证明,乌鸦的智力不仅在鸟类中出类拔萃,甚至可以和人类的孩子媲美。

乌鸦的工具天赋,能媲美小朋友吗?

研究者将饵料放进细玻璃管,只有用恰当的小棍等工具才能取出。许多动物甚至部分年幼儿童,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而新喀鸦却用嘴巴衔起身边的一个铁丝,掰弯铁丝做钩子,三下五除二地取出饵料,把观察者惊得目瞪口呆。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偶尔的灵机一动,那就小看它们了。这些乌鸦能理解“工具背后还有工具”——有实验让它们先用短棍取得长棍,再用长棍拿食物。类似的任务,一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儿童也未必玩得转。

不同年龄儿童VS乌鸦:认知细节深度解剖

研究团队将三到五岁的儿童与新喀鸦放到同一个工具取食场景下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乌鸦往往能像四岁左右的人类幼儿一样,灵活组合物体、分步骤推理,有些情境甚至比同龄儿童反应更快、更有效率。

但如果实验复杂到需要多种道具联动、或者问题蕴含抽象类比和情感推理,就能明显看到孩子们的优势。例如五六岁的儿童开始展现出“想象别人如何思考”的能力——心理学中称之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这是目前缺乏证据表明乌鸦能系统掌握的能力。当然,乌鸦在某些欺骗和合作行为中表现得十分“城府”,但深度层面的社交理解,始终是人类儿童逐步领先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这场“鸦童大战”的根本原因其实藏在大脑结构和进化史里。乌鸦和小朋友的大脑发育路径天差地别,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推理、动用记忆和创新方面,二者竟有不少交集。乌鸦的前脑结构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新皮质,尤其与人类儿童大脑中负责推理和工具使用的区域功能相似。

不过,当时间推移,随着儿童成长与社会化学习不断积累,他们能吸收知识、理解复杂规则、发展抽象和符号系统,这是乌鸦目前无法企及的。

乌鸦的社交游戏VS儿童的社会情感

乌鸦不止在“动手能力”上厉害,也是“社牛”动物。它们能长期记住同类面孔与人类个体,会通过叫声传递警报,偶尔甚至合谋“骗”食物。而幼年儿童的社交逐步从模仿同伴、建立玩伴关系,到分清“公平”与“规则”,层级越来越丰富。乌鸦虽有一定程度的协作策略,但在人类式的情感共鸣和群体结构复杂性上,还属于“初级学徒”。

奇妙的认知光谱

乌鸦,堪称是进化路上的自然奇迹,小小头脑却都闪烁出令人惊艳的创造力。下次当你见到乌鸦,是否会对其刮目相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4EgplM-BLkUUdhfXHzGOn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