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半夜睡得迷迷糊糊起来上厕所,路过客厅或者卫生间,眼角余光不经意地扫过镜子,心里会咯噔一下,然后赶紧扭过头去,不敢细看。
从小老人们就念叨,半夜不能照镜子,会看到不干净的东西,会把魂儿照走,说法多得是,一个比一个玄乎,搞得这事儿成了我们很多人童年阴影的一部分。
但你发现没有,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它几乎是全世界所有文明共同的禁忌,难道全世界的鬼还开过跨国会议,约定了统一的KPI吗?
我跟你说,这背后压根不是什么迷信,它藏着一个关于我们大脑的、非常非常硬核的科学原理,而这个原理,说实话,可能比见鬼本身还要让人脊背发凉。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特克斯勒消逝效应”(Troxler's fading)的视觉现象说起,你别被这名字吓到,它的原理简单到不行,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就是当你的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点看的时候,你视野里其他静止的东西,就会慢慢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为了提高效率,会自动忽略掉那些它认为“不重要”的、一成不变的背景信息。
好,关键的来了,半夜照镜子,你满足了哪几个条件?第一,光线昏暗,视觉信息本来就不全,第二,环境绝对安静,你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第三,镜子里的人像,也就是你自己,在短时间内是相对静止的。
哦对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这跟我们小时候躺在草地上看云,看着看着就觉得云彩像各种小动物是一个道理,都是大脑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拼命地去理解、去“脑补”出一个它熟悉的形象。好,我们说回来。
当你半夜在昏暗的光线下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时,“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就开始启动了,你脸部的某些轮廓,比如鼻子、嘴巴的边缘,会开始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而你的大脑,这个天生的“强迫症患者”,它一看,哎呀,数据出错了,脸上怎么缺了一块呢,它就急了,赶紧从自己的数据库里调取其他的人脸信息来“填补”这个空白。
问题是,在那种紧张又昏暗的环境下,大脑的“脑补”工作很容易出错,它可能会把你的眼睛拉长,把你的嘴角向下扯,甚至把别人的五官特征和你重组在一起,于是,一个扭曲的、陌生的、诡异的“人脸”就出现了,它明明是你,却又不是你。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镜中怪脸”错觉。
你看到的那个“鬼”,简直就是凭空出现的,不对,用“你大脑在惊慌失措之下胡乱拼凑出的怪物”可能更贴切。它源于你,却又背叛了你,这种感觉带来的恐惧,是根植于基因里的。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吗?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没有神经科学的年代,他们半夜在铜镜、在水盆里看到了这种恐怖的景象,他们无法解释,只能将其归结于超自然力量,于是,“半夜不能照镜子”这个禁忌,就作为一个保护机制,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它用迷信的外壳,包裹了一个无比科学的内核。
说到底,镜子本身什么也没做,它只是忠实地反射了光线,真正可怕的,是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强大到能创造世界,也脆弱到会被轻易欺骗的,我们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