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其实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
有些时候,十五的月亮比十六圆,有些时候十六的月亮比十五圆。还有些时候是“十七圆”,也有“十四圆”的情况。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朔”和“望”?
“朔”指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近乎成一条直线,并且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时的天文状态。
简单来说,“朔”是月球“消失”的时刻,也是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的起始点。
“望”指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近乎成一条直线,并且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时的天文状态,对应的月相就是我们俗称的 “满月”。
通过多年的数据观测,月亮“十六圆”占比约70%左右。
这是由于“朔”的发生时间在24小时内均匀分布,而“望”需要在“朔”后约14.77天(即14天18小时10分左右)到达。
如果“朔”在中午12点前发生,“望”就会跨越到第16天;如果“朔”在中午12点后发生,“望”才会留在第15天。
由于“朔”在中午12点前发生的概率更高(约70%),因此“满月在十六”的情况更常见。
至于“十七圆”或“十四圆”的特殊情况,是在极端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朔”发生在近地点附近(速度快),“望”可能提前到十四;
如果“朔”发生在远地点附近(速度慢),“望”可能推迟到十七,但这两种情况概率极低(合计不足5%)。
比如2021年中秋是“十七圆”,而上一次“十四圆”是在2009年。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