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国庆特辑 | 双节同庆!上海天文馆延时开放

自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以来,上海科技馆三馆紧扣科普月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元化科普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参与。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参观需求、提升参观体验,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于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并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喜迎八方来客。

全国科普月:三馆推出百余场活动,构建全域科普新格局

9月,上海科技馆三馆联动,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资源下沉、科学文化创新与公众互动体验,通过展览、直播、课程、活动等形式,共推出百余场科普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惠及不同年龄段公众,助力科普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再升级为城市科技创新的“能量”。

展览是连接场馆与观众的重要桥梁。三馆共推出10场展览,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参观,让科学成为可驻足欣赏的城市风景线。其中,“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两大临展热度居高不下,广受观众好评;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馆外推出“螺说·古生物餐厅”展览和“城市昆虫”展览,并开展“城市自然守护者”巡展;上海科技馆原创科普展览“萌兽大熊猫”“鲸奇世界”“大国重器里的中国龙”,分别走进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和喀什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项目也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昆虫的防身秘籍”为主题,在本市多所中小学落地。这些展览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体验。

科普直播打破时空限制,连接更多优质资源。三馆推出近20场直播内容,涵盖天文、古生物、前沿科技等领域,累计观看量达数百万人次。仅上海天文馆“共赏红月亮”月全食6小时直播,就吸引687万观众在线守候“红月亮”升起。此外,三馆还举办了“上海科普大讲坛”“绿螺讲堂”“科创校长空间站”等20余场讲座与课程,解读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步推出科学Live秀、科普集市、科普音乐剧、“行走的天文馆”XR路演等多项线下体验和互动教育活动,把热门科普内容搬进城市公共空间。

上海天文馆:延时开放助力夜经济,系列科普举措惠民生

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天文科普需求,上海天文馆10月1日至7日延时开放至晚上8点,闭馆后还将开展“邂逅星空”特色观星活动,从10月8日起闭馆时间从下午4点常态化调整为下午5点。国庆中秋假期,馆方围绕“科技+文化”主线,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主题科普活动,让观众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深入感受天文科学的独特魅力。

“SAM WALK”导览观展是上海天文馆的特色讲解活动,国庆期间特别推出“苍穹纪事”主题。观众可跟随讲解员,感受中国航天的熠熠光彩,深入了解从东方红一号划破天际到载人航天圆梦九霄的中国航天辉煌历程。

“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持续火热开放,讲解员将身着古装汉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讲解。馆方还以该展特色展项为灵感,推出“磬·听”天文说书、“希克苏鲁伯”天文相声、“星纹天予”陨石主题探索、“陨石盲盒”等多项展厅活动。

上海天文馆“邂逅星空”主题系列中的公益观月活动,将在馆外公共区域架设多台科普级天文望远镜,由科学教师担任“观星导师”,为观众讲解月球表面特征,如环形山、月海等。全新打造的天文文创项目——沉浸式夜探研学活动,是“邂逅星空”的升级版,以“星空观测”为主题,通过科普讲座、主题导览、星空音乐会、星空模拟演示、指星认星等环节,结合馆内高精度光学天象仪、8K球幕影院、一米望远镜等核心设备,为参观者呈现一场震撼的天文科普之旅。

即便白天到馆,观众也能体验“赏月”乐趣。上海天文馆将在光学天象厅上演中秋特别节目,利用高精度光学天象仪还原上海地区的秋季星空;展区内,“月亮变变变”讲座、“星韵中秋”天文快闪、“岁时节令”中秋诗谜、“中秋话月”特别活动等多场互动科普活动也将同步开展。

针对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上海天文馆也准备了丰富的线上体验项目:“穿越星河”XR项目依托元宇宙技术,让观众通过VR设备远程“触摸”超大月球模型;遍布全市的3个VR元宇宙体验站(静安区博华广场、徐汇区徐家汇书院、虹口区今朝8弄),也将提供沉浸式赏月体验;此外,馆方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直播,与全国观众“云共此时”,同赏一轮明月。

金秋时节,上海科技馆诚邀海内外观众,在科普体验中感受科学之美,在双节氛围中共享团圆之乐,共赴这场充满科技与文化魅力的双节之约。

来源:乐游上海

编辑:陆靖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EAT_ZuokmNvPPfO4-YMel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