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熵趋于最大的自然界中,生命的延续和演变一直在适应和节能中寻找平衡点,同样,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如果要生存进化下去,也需要在市场适应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因为内外环境都在变化中。让低成本运营成为常态化而不是偶然事件,就是系统从目前的平衡状态渐变到符合低成本运营的系统平衡状态,这个状态下虽然不是每个系统模块运行成本都最低,但是组合起来会让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
一、系统成本控制思路
1、设定控制目标:控制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要让控制目标落在可能性空间内。
2、监测控制结果:控制结果的实时监测涉及面较广,监测难度大,需要将其指标化。
3、分析目标差:控制结果和控制目标的差距分析着手于对于控制结果影响的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于可控因素加大其控制力度,对于不可控因素则减小其影响程度。
4、反馈调整控制目标:由于内外部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中,控制结果的可能性空间也随之不断变化,所以控制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控制结果和控制能力不断调整。
系统的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负反馈过程,要实现的是整个系统从较高成本运行状态渐变到较低成本运行状态,实现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控制结果的监测,即指标化管理;其次是控制手段的加强。
二、指标化管理
由于控制结果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状态,对于状态的描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简化结果监测工作,需要将反映系统控制结果的真实状态指标化。存在的能看见,看见的够真实,这其中的“看见”就是指标的本质。在设定指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指标的可靠性问题,即一个指标是否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假设样本空间为Q,系统状态B发生的概率是x,监测指标A的测得准确率为y,监测指标A的测不得准确率为z,那么在样本空间内状态B的数量为Q·x,则若B则A的概率为y,若非B则非A的概率为z,若B则非A的概率为1-y,若非B则A的概率为1-z。那么当指标A出现的情况下,反映出真实状态B的概率,即若A则B的概率为Q·x·y/【Q·x·y+(Q-Q·x)·(1-z)】,即A指标的可靠性为x*y/(x*y+1-z-x+xz)。
由该公式可见,对指标A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A的测得准确率,而是状态B发生的概率和状态B不发生指标A测不到的概率。正好印证了两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和“实事求是”。总结一句话便是,盲点不可怕,怕的是方向性错误以及自欺欺人。
系统状态的监测方法不可能经常改动,所以要加强指标的稳定性首先要避免数据造假和失真,其次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目标状态的发生概率。
三、控制力
增加系统目标状态发生概率的过程其实就是控制过程,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目标发生概率由极小增加到100%,这其中所用到的种种手段产生的效果就是控制力。
所谓某种控制手段的控制力,如果要量化的话,那就是其增加目标状态概率的能力。假设系统状态在控制前的走向有M种可能,控制后系统状态的走向有N种可能,那么控制能力就是M/N,控制手段越能减少系统状态走向的可能性,该控制手段的控制力度越大,但前提是系统的目标状态在M以及N的集合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性空间M是否全面决定了目标的有效性和控制的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是能够有效影响到系统走向的影响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是控制手段的关键,但是这些因素有可控的,有不可控的,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好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隐形因素开始变得无所遁形。先进工具的使用,不但能让我们视野更远更宽,还能使我们的双手更长更有力,控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工具的使用过程。
四、小结
低成本运营不只是习惯的养成、手段的改良,还是系统的进化。有得必有失,如何寻找平衡点,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不管监测也好,控制也好,往往手段本身就会影响到系统本身的走向,比如那个著名的实验“薛定谔的猫”。我们在用各种手段各种工具要去达到低成本运营目标的时候,这些手段、工具的使用也是会产生成本的。
目标可行、数据真实、指标可靠、手段先进,在工作不断试错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新的系统稳定状态。
即日起
凡在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微信
单条留言且获得点赞超过100的铁粉
即可获得官微特别定制的精美小礼品
全年(12月31日)获得小礼品最多的粉丝
官微还准备了一份神秘大奖哦
现在已经有5位粉丝达到了小目标
机不可失
赶快行动起来
来源:商务管理部
作者:狄治敏(甘肃经理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