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表活更不容易串色?
最近小编在我们订阅号的后台收到了粉丝的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为了关(不)爱(被)粉(催)丝(稿),小编加班加点,搜索了各大数据库,发现并没有文献能够简单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更多的研究倾向于通过改良染色剂、染色方法以及洗涤固色剂,达到减少洗涤过程中衣物串色的目的。为什么探究串色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那么少呢?
首先,洗涤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占到有效成分50%以上,用量巨大。然而由于工业生产的诸多问题,能够满足如此大量需求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十分有限。
所以,即使研发出了有效防串色的表面活性剂,它也可能难以进入市场。这也就打击了行业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动力。
其次,染料的研发强度远远高于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强度。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其可创新的点包括:色彩、与织物附着的方式、显色官能团和显色方式等。所以市面上以及研发中的染料数量众多,性质也有很大差异。
最后,织物的材料与串色问题关系密切。织物材料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包括棉、锦纶、涤纶、聚酯纤维和羊毛等。由于每种织物与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洗涤时发生串色现象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别。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棉制织物的串色问题。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局限于数量有限的染料、织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与此同时,实际洗涤过程中情况更加复杂,例如不同材料、不同类型染料以及不同颜色的衣物混洗时研究所得的许多规律就难以适用。
即使困难重重,联合利华的研究人员John Oakes在2004年发表的四篇系列研究(发表于《Coloration Technology》),报道了染料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溶剂化行为。针对这枚粉丝的问题,小编整理了一下几个规律仅供参考:
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织物串色的程度与表活的浓度正相关,而超过了这个浓度后串色的程度无明显变化;
阴离子表活中加入非离子表活可降低某些染料的串色作用,但是并不会降低它们的脱色作用(某些染料就是那些容易被非离子表活溶剂化的染料);
染料越容易被表活溶剂化,串色过程越快,串色程度越高,溶剂化难易可参考“相似相溶”等溶解相关的理论;
离子强度大的表活可提高离子型染料的颜色强度,但是也会提高这种染料串色的程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