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工业人工智能,比生活用的智能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今天,如何真正通过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创新升级和应用到制造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刚刚奠基的钱湾智谷,萧山科技城未来产业集群的先行者,将是科技城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研发的平台和载体之一。
萧山科技城,将致力于成为萧山区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大脑”。
萧山科技城效果图
在11月9日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工业大数据分论坛”上,萧山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郑东初介绍,萧山科技城将出台《加快以工业大数据为引领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其目的是聚焦工业大数据的集成、处理、分析与应用软件,工业级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和服务于工业领域的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IOT技术等领域,在技术研发、人才团队和项目启动方面,给予人才团队和项目专项扶持,深化产业的生态链接。
萧山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郑东初
钱湾智谷(传化科技城公司投资运营)、创业谷是支撑上述领域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萧山科技城将通过申报人才项目、配套产业基金、提供科技金融等服务、导入社会资本等手段构建创新服务的体系,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
萧山科技城内的传化科创大厦,已经集聚了钱塘数据、腾仁科技、美林数据、测质成技术、慧芯智识、兮易数据等一批工业数据企业。“我们将以这些企业为节点,完成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检测和数据运维等产业链布局,真正实现产业链协同的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轮廓初见端倪。”郑东初的话也道出了萧山科技城的决心。
钱湾智谷效果图
萧山科技城为什么要聚焦工业大数据和面向制造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呢?
过去四十年间,萧山区成为了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强区和制造业大区,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萧山区的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俨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2004年至2008年间,不断有“中国创造”崭露头角,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经历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然而“中国创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又需要多久呢?中国制造2025能否提前实现呢?
“智能制造是二十一世纪制造业的重大研究课题,用在制造业里的人工智能种类非常广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中心RFID研究中心主任谭杰说,去年中国设了四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但唯独缺少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平台。
谭杰
与公众普遍认知的人工智能不同,制造业对人工智能的要求要高得多。
比如语音识别智能系统,目前在民用生活领域已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购物、信息沟通、导航等场景中都会用到,然而在工业领域,如今的技术还远远不够。
杭州测质成首席科学家郑会龙说,在工业生产环节的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要在噪音环境下达到100%识别指令,否则会导致工艺瑕疵甚至生产废品,而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能识别各种方言。
杭州测质成首席科学家郑会龙
又如发动机的叶片瑕疵检测、集成电路切割后的毛边检测、各种零件的外观和质量检测,目前还是全靠人的经验,有时会给人身带来潜在的危害,人工智能就是要解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技术,代替人更精准、更安全地完成任务。
“制造业中有各种仪表,一直靠人工读取和记录。”测质成开发出一款智能软件,只要用手机对着任何仪表扫一扫,就能立即读取仪表数据并记录下来,“刚开始我觉得很简单,但实际应用场景中,仪表并非简单地摆放在那里,有些仪表处在器械中,采光也不佳,而且仪表种类复杂,开发起来确实比想象的要难。”
车间级的数据不能获取,就无从谈应用数据。郑会龙希望企业要关注车间级的检测,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行快速的质量分析,把采集环节做得足够标准化和系统化,真正实现质量管理的智能化。
此外,目前应用于工业制造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机器语音识别声纹检测、异常动作识别、微装配机器人技能学习、轴承健康状态感知、电网负荷调度虚拟机器人、数字印刷机喷头阵列调度、危险行为检测等。这些技术还在不断成熟中。
中国许多工厂已经做到了生产端的智能制造化,然而对于产品的外观检测目前还未解决“无人操作”,谭杰说,工业用人工智能市场非常大,仅产品外观检测的市场就约有3000-5000亿,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是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体系。
工业大数据和面向工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和领先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科技城致力于以工业大数据为引领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将成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新引擎,甚至成为先行者和典范。
“未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很有可能出现在萧山科技城。”谭杰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