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正在工作的你推荐一本书——《深度工作》,也许你一看到工作两个字,就直接将页面关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另一个名字是厌烦,更别提深度了。
其实,这里的深度工作只是一个概念,指的是人在无干扰状态下进行专业的职业活动,目的是提高认知。这本书不是单纯空谈,而是从各个角度,客观分析在新经济形势下,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
在未来,有三种人将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利
如今,人工智能、AI、生命3.0已不再是新鲜事,他们的储存能力、计算能力、学习能力都高于人脑,人家还能随时升级硬件,让自己越来越强。所以在未来某一天,人类会不会终将狗带?
我觉得有难度,因为人类和AI有区别,所以不能被取代。但有一点需要强调,AI在不断进步,这就很可怕,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升级自己的大脑。那么在未来,我们不仅能够存活,反而会变得比以往更有价值,也会因此得到更多回报,书中将此说法定义为经济双峰轨迹理念。
在未来,有三种人将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利,高级技术工人(会使用复杂机器创造出有价值成果的人,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且具有创造性的)、超级明星(某个领域某个行业的超级个体,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和所有者(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想成为这三种人的核心方法就是深度学习,作者在观察了数以万计的卓越人士后得出结论: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成功。这不是成功学鸡汤,这是事实。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深度工作中,深度是方法,工作是重心。是指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长时间、无干扰很重要。完成手头的任务之前做到与世隔绝,这是一个提高产出的好方法。如果你做不到深度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聘用三个聪明副手,深度思考问题,做到极致工作,给你解决方案。忙碌代表生产力,这个理念现在已经过时了,虽然还是有那么多老板用实际行动在践行对这句话的膜拜,也或许是认知的低级。
很多牛人都是深度关注的拥趸
心理学家荣格给自己用石头搭了个冥想屋,任何人不准进入,这是他独立思考、学习、休息和恢复的地方。伍迪·艾伦44年间创作了44部电影,获得23项奥斯卡提名,在他写作和创作时,不受任何电子设备干扰,工作时几乎与世隔绝,他获得诺贝尔奖后,很多人都找不到他。比尔盖茨每年都有两次思考周,远离世事,只用来读书和思考大局。熟练的深度工作者,所有的一切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深度工作的准则是专注,远离社交媒体
想要深度工作,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学习对象潇洒姐王潇,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专注力执行者,她曾经在一本书里提到专注三小时计划,她本人也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每天晚上8点—10点,专注三小时做一件事,完全关机断网无干扰,她不一定每天都做同一件事,要看当天的计划安排,她在无数个三小时里,做了很多事,比如写计划书、阅读书籍、写书、写作、写ppt、写演讲提纲、画插画、塑身等等。
看着这些事项,都足够让人热血沸腾。所以说,少数的优秀的人只会越来越优秀,而多数的人只会越来越没时间。专注时间,量变终将引发质变,一生只有300个100天。持续的积累,时间是能看得见的。
写着写着就成励志文了,但的的确确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我喜欢专注,因为我在专注中能得到快感和乐趣。我也喜欢做计划,尝试过定制不同的计划,来锻炼自己,突破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我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个试验品,这过程特别特别好玩。而且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计划,喜欢革新、创造。如果你没尝试过专注做一件事和定制计划,真的建议你试一试,绝对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好玩极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