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视节目制编网的数字化
近年来,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的网络集成化得到快速发展,独立的非编工作站逐渐向一体化的数字节目制编网过渡,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也越发明显。同时,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将很多新的概念和思想带到了电视制作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节目制作方法、节目传输和播出方式。制编网的突出优点是通过数据化和自动化处理达到优化节目制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开放的接口实现内部系统之间及外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制编网的组成结构分为三部分:非编站点、服务器系统和中心存储,这三个部分通过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非编站点负责视音频文件的采集和节目的编辑制作;服务器系统负责用户的管理和文件数据的交换;中心存储负责保存站点采集的所有视音频素材、制作完成的节目和撰写的文字稿等。
节目制作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节目制作以栏目为单位,节目形式单一,还存在着组织分散、部门衔接不畅、管理不直观等缺点,作为新生事物的电视节目制编网使节目制作有了本质上的变化。
(1)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
实现了电视节目采集、编辑、播音、制作、审核、播出、存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实现了节目发稿、审批流程的无纸化;将制作任务分散,简化了节目生产环节,缩短了制作周期,极大提高了节目的制作效率。
(2)文稿管理更方便
制编网文稿管理系统可对文字、视音频实行统一管理;支持文字和视频同屏编辑,简化了制作步骤;可与题词器、播出系统、图文包装设备等实现文稿、导语、串联播出单的网络直接发送。
(3)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制编网利用数据化、网络化来管理视音频资料和节目,对所有资料实行统一编目、存储,可实现网络范围内所有资源的共享。
(4) 播出方式的创新
制编网的网络化、自动化播出是由传统的录像带手动播出到数字硬盘自动播出,节目播出实现了全程文件化、网络化、无带化;由传统单向播出发展到交互式、全方位、多格式、多媒体播出。
图1 音频系统设计图
2.
本台电视节目制编网数字化改造的实施
本台制编网数字化改造的目标是,数字化改造符合自己条件的制作编辑网络,利用先进的网络存储和视频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高效率的节目制作平台,使制编网络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线性编辑和单机非编;同时,系统必须保证长时间、不间断且安全、可靠的运行,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便于日后的维护和升级。
基于以上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台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制编网系统定位为以节目制作为主,兼有数据传输、稿件审核、资源共享和便于资料存储等功能的小型节目制编网。为使制编网能安全良好运行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科学合理地数字化改造和配置。
图2
2.1 制编网的网络构成
虽然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以CPU+GPU+I/O为技术核心、以媒资管理为核心的星形系统结构,为节省成本, 我们参照这种模式,采用简单的总线型结构,以千兆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交换枢纽,通过设置计算机中转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我们在系统中配置9台编辑工作站、3台制作合成工作站、2台音频工作站、多台文稿工作站、1台中转服务器和3台网络交换机。整个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可以灵活配置编辑站点数量,支持多种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系统使用由12块硬盘(每块1个T)组成的磁盘阵列作为网络中心存储,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快速响应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并且采用数据保护技术,任何一块磁盘出现问题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保证了网络数据安全。
2.2 制编网的组建
制编网的组建要达到的标准为:操作简单、节目制作快捷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网络系统性价比高,具有良好、低成本的升级扩展性能。
为此,我台数字化改造的非编网指标实现如下:整个系统为一个内部局域网, 采用MPEG2-I帧、25Mbps 码流视频编辑格式,通过千兆网络交换机实现高码率数据在各工作站点之间高速交换。系统满足分布上载、分布编辑和集中编辑的要求。初编工作站与新闻合成工作站及其他原有设备相互兼容,素材能够相互共享和编辑调用。
2.3 制编网节目制作流程
新闻部、专题部记者在各自的非编站点制作自己的新闻节目,完成后提交给责任编辑审看,审看合格后上传到中转服务器指定的存储路径;制作部节目制作员为播音员出图像,将中转服务器中的新闻节目、播音员所出图像、字幕、栏目头等进行制作合成,形成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经主管领导审看后,上传至播出机房。
3.
制编网数字化改造要考虑的问题
在数字化改造数字制编网络系统时,为确保制编网正常运行,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3.1 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规划可预见时期内的技术发展方向,为系统考虑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采用混合网络架构,有利于针对业务的不同应用特点灵活部署和扩展系统。新技术的可扩展性:采用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技术,如CPU+GPU+I/O非编技术等,可通过升级软件来支持未来新的技术功能。生产规模的可扩展性:网络带宽和存储带宽等均具备良好的规模扩展能力,以满足新业务增长所带来的接入需求。
3.2 节目内容审查与技术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节目内容和质量的可控性,我们在网络系统中对多个环节进行控制。对网络系统中所有上载和收录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素材内容、节目指标无误。在节目制作环节设置两级审查,由技术主管和节目责任编辑进行技术审查和内容审查。在节目播出环节设置两级审查,由播出主管和编审机构进行送播前的技术审查和内容审查。
3.3 一体化节目生产模式
电视技术的发展,对音频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视音频编辑是相对分离的,大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进行视频、图文的制作,对于音频只能做简单的处理,这就使得视音频的同步制作、交叉修改变得很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设计视音频一体化的节目生产模式,提高视频工作站的音频处理能力,满足普通节目制作的音频需要。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配置具有增强音频处理能力的工作站或专业音频软件,满足较为复杂的音频处理的需要。在数字制编网络中部署专业音频处理工作站,以满足复杂音频处理的需要。保证视频编辑软件和专业音频编辑软件中的音频文件能够相互调用。
4.
制编网的管理措施
制编网的安全稳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为确保数字制编网的有序运行,结合我台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制编网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设备管理方面。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用安全性、稳定性好的设备,保证系统可靠地运行。所有上机操作人员要具有安全意识,一律不准私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安装、拷贝和删除;不准安装和使用无关软件,所有外来数据文件的交互,需通过指定的技术人员从专用接口接入。
其次,网络管理将制编网独立出来,不与其他外接网络相连。系统中设立专门杀毒区,定期查杀和升级病毒库。管理好网络账号的使用、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设置、共享存储空间的设置和设备访问权限等。为预防病毒,屏蔽网络中所有站点的对外接口,包括光驱、USB接口。
第三,数据管理。数据包括电视节目和节目素材,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定期对制编网络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磁盘优化。非编单机站点中要在本地磁盘建立素材备份库,定期将片头、角标、字幕等常用素材进行备份,这样即使网络出现问题,电视节目仍能在每台单机非编上进行编辑制作。加强对共享磁盘的管理,编辑制作人员不得随意删除共享磁盘中的文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清理过期素材,确保系统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制定了《制编系统机房管理规定》、《非编工作站使用注意事项》、《制编网日常检查制度》等各种规定,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结语
至2017年1月份,制编网全面投入使用。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台按照最初构想,分步骤实施,并且充分考虑了系统数字化改造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系统自数字化改造投入使用至今,网络运行状况非常良好。数字制编网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十余个栏目均在数字制编网上进行撰稿、编辑、播音和制作合成。目前来看,小型数字制编网从规模上和技术上满足了我台综合性节目编辑、制作、播出工作的需求,提高了节目生产效率和制作质量;同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构架也为今后系统的扩容升级做好了坚实的基础准备。
今后,我们要在技术发展和设备配备上再登一个台阶,用以弥补现阶段制编网数字化改造和配置上的不足。未来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拓展中心存储能力、增强数据库管理水平、添加硬件防火墙功能、安装专业网管软件和监控服务软件、加强非编网络管理,安装故障管理软件等,确保网络的安全、顺畅的运行。
(文 / 黑龙江省双鸭山广播电视台 张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