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堃:人工智能落地需要“软硬结合”

人脸识别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逐步向硬件进军。近日,商汤科技在深圳推出了全新智能通行产品——商汤智行人脸识别一体机SensePass Pro。

对此,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执行总监马堃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落地需要软硬结合的优化方案,算法是基石,而硬件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体。

算法叠加硬件有助整体优化

南方+:AI公司都在纷纷推出硬件产品,这背后是怎样的考量?

马堃:商汤在2014年成立时候,起初并没有打算做硬件。在后来闸机的落地应用中,客户就有了对硬件的需求,我们也开始考虑,将技术集成进一个专用的小硬件里。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们发现AI作为一种新技术,在现阶段市场碰到“懂算法的不懂硬件,懂硬件的不知算法”的尴尬,比如,简单地将算法于嵌入式硬件上运行,整体性能和体验就会大打折扣。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部分楼宇AI门禁产品都有一个大块头的外观以及刺眼的补光灯,这就是算法和硬件配合不够好。

为解决这个问题,商汤组建了专业的智能硬件团队,在与算法团队及嵌入式优化专家的紧密配合下,整个团队做到了从软件到硬件、从外观到结构设计、从CPU线程调度到GPU加速、从光学镜头到ISP调校等深度细致的优化,最终推出了设计轻薄、适用于暗光、逆光环境的门禁产品SensePass系列。

AI产业的边界仍有待拓展

南方+:目前包括“AI四小龙”在内,都在纷纷和多个行业相结合,计算机视觉公司的边界在哪里?

马堃:AI赋能行业有深和浅的区分,比如针对旅游行业设计一套精准的分析系统,AI企业或许只需要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与合作客户一起来打磨;如在小区识别违停,AI企业也只需要提供一个标准的物体计算,但这还只是浅层次的赋能。

有些行业则需要深层次的赋能,例如更高精度的AI识人就需要技术维度更加细化,比如人在活动时的神态、步态、衣着等;AI识物则可以与制造业的结合进行深耕。比如广州集聚了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如果借助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转型智慧制造、柔性生产,升级空间很大。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一定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才能让技术产生价值。未来AI将像水电煤等基础能源一样,成为一种基础工具。因此,边界是需要去开拓的,要去探索AI+的方向和领域还有很多。

大湾区的学术与产业融合还需提速

南方+:作为一家粤港澳大湾区成长起来的企业,商汤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的?

马堃:可以说,商汤充分利用了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创始人汤晓鸥本身也是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身边集聚了大量的AI人才,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也是国内最早涉及深度学习及AI产业的高校。

在产业领域,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安博会就是一个连接资源的方式,自创立以来,商汤每年都会参加。此外,东莞有比较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也为我们的硬件生产提供了完备的配套。

正因为大湾区的学术、人才、产业基础,让商汤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子,既有学术功底,又和产业界有较强联系,产学研融合发展比较充分。

【记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6A0BFR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