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社会无疑是快捷高效的,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带来极大红利的同时,也为各种数据统计上报打开了方便之门。
但如果没有统筹规划,没有协同共享,没有甄别筛选,各级纷繁复杂的数据统计上报,不但没有方便基层人员,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让很多人都变成了“表哥”、“表姐”。使他们在无谓的重复统计中彷徨,在无尽的数据上报中消耗,在无限的减负期盼中叹息。
基层减负自然绕不开数据“减负”。虽然减负文件一个接一个发,口号一声比一声响,但基层数据减负工作为什么还这么难得推进、难见实效呢?究其原因,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种可能。
◆数据不能相互认可,重复性大。
同一单位的职工和服务对象总只有那么多,数据信息也应有个大致的统一性,所以,统计过来统计过去总应是那些原项目和信息。理论上讲,数据统计应该是不难,更不需要重复做着无用功。
但实际情况是,同一个单位里的不同部门都需要上报数据,哪怕数据是大同小异,也要按本部门的要求让下级单位统计上报。主要原因还是部门之间互不信任,互不认可,互不分享,也就不可能相互共享共用数据了。
当然,部门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也可能存在部门体现权威和自我价值的本位主义思想,故不同部门也就喜欢各起炉灶,各行其是了。
另外,还有的单位或部门没有统筹规划,事前分析准备不足,前面刚统计完数据,又发现还有信息没统计,于是让基层马上再次补报。关键是再次补报又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改处理,有些信息要素又再报一次,同样让基层倍感无奈。
◆数据没有认真核查,真实性差。
很多统计上报的数据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核,也没有所谓的“层层把关”。大多是在基层上报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合成,最多是加上一句“责任自担,后果自负”。
而基层操作时往住会先分析数据上报的目的和作用,上报的数据或许会受到分析的影响,而可能会失去其本真性。
实际工作中,基层还往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今天发通知明天交统计数据,甚至上午通知下午报表的情况偶尔也有。还美其名曰:数据重要,真实准确,按时报送,万望理解!面对如此“紧急重要”的数据报送,平时留有基础数据的人可能还好点,没有“留一手”的人则是乱成一团糟。能把数据按时报岀去就己很不错了,哪还有精力去核对和审验数据是否有误?
缺乏审核把关的程序,简单汇总上报的操作,很容易造成数据不规范,也可能造成数据不准确。不知这样的数据统计有何意义和作用?
◆数据未能定期更新,及时性弱。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很多单位和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并与全国系统对接。此举确能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并能促进全域性信息互联互通,共生共享。
但因为种种原因,单位或部门对信息系统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松懈,管理责任不明确,不能做到定期更新系统,导致数据及时性弱,系统数据相对滞后,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乃至重金打造的系统数据被弃用。
数据最根本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失去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其根本作用。所以,很多单位或部门虽有信息管理系统,但仍然还是采取老办法,需要数据时就让基层统计上报,并乐此不疲。
基层负担过重是客观事实。正因如此,各级领导也都在大力呼吁为基层减负,那就先从基层数据“减负”开始吧。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领导重视关怀外,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和完善。
▲建立协调机制,互通共享数据。
同一单位指定一个部门牵头,统一设计数据统计信息口径,将需要使用的基本信息和数据“一网打尽”,应统尽统。
单位各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并实行共享认可,按需择用。
这垟,既快捷高效,又不重复统计上报,岂不皆大欢喜?
▲用好数据平台,统一数据管理。
没有数据管理平台的单位或部门,建议搭建好切合实际的数据管理平台。
要用好己有的数据管理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开展数据统计和报表。
严格数据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使用权限,优先使用平台数据,同单位各部门使用数据均从平台中调取。
建立数据统计报备制度,强化平台数据运用意识,非必要尽量不让基层重复统计上报数据。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数据准确。
明确单位或部门数据信息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对数据审核把关,定期更新数据。
健全责任机制,保障信息安全,规范科学运行,建立共享渠道,确保数据信息齐全完善,准确可靠,协同可用。
最大限度减少基层频繁统计上报数据的频次,真正减轻基层负担,解脱“表哥”、“表姐”,让他们更集中精力安心本职工作。
当然,长期实践中,基层工作人员也有应对重复统计上报数据的策略,那就是提前摸准本单位所有信息,以备不时之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就是多花费些时间,但不致于太伤神。
总之,既然大家都知道基层负担过重,那就一齐努力去减负吧!但,千万不要只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而应是在实打实的行动里!
点击此处留言
觉得还行,记得点“在看”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