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决策力

相信你也收到了微信视频号的内测申请,最近微信视频号逐步向用户开放。那些之前吃到微信生态红利的新媒体大v、视频大V都在鼓吹抓住视频号的风口,所以一波新人又涌入了视频号,不管自己有没有兴趣,都要把坑先占好。

而很多人也视而不见,觉得只是个噱头,与自己无关。

你的决定又是什么呢?

看以前抓住微信公众号风口的那些人,现在已经享受到了做了正确决定的甜头,收入翻了几番,而没有抓住机会的人,时不时想起就惋惜错过了。

闺蜜在2014年都申请过微信公众号,但当时她也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因为工作忙,长时间没有登陆,就被收回去了。那个时候的微信公众号都是有留言的,而且那个时候做公众号红利会更多一些,现在申请的公众号都没有留言,要想有公众号必须得迁移,迁移差不多得几千块钱,还很麻烦。现在她看着别人都靠着新媒体开公司,赚到了她认知以外的钱,都会说一句:当时要是我决定努力一把就好了,说不定 现在我就是富婆了

可见,人生的重大关口,决策至关重要。

而我们却总是在小事上倾尽全力选择,而大事上,却含糊而过。

不信,你看看你在决定下一顿是吃酸菜鱼、火锅、烧烤还是楼下那家串串香上花了多少时间?

还有,我们中国人普遍不会处理大钱,但是对小钱充满了感觉。

我们沉迷于各种打折,菜市场的讨价还价,要是老板一根葱跟我们要五毛钱,我们都会气呼呼的嚷嚷:这么贵,老板你就送我啦~;这个超市的香蕉3块6,而另外一个超市要多花十分钟路程的超市则卖2块9,你驱车去那家超市买到了便宜的香蕉而沾沾自喜。

你会对眼前的小钱历历在目,但是对于大钱,100万摆在你面前要怎么分配,却不大清楚。

即使是一些老板,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以前的老板就是,为了办公室的一把椅子买贵了他生气,而办活动砸进去几万块钱没得到收益却没什么反应。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所有的聪明、机灵,其实只会处理小钱,当一大笔钱摆在面前时,就不会分配了。

这也反映了,我们只会处理生活中的小事,遇到大事,就犯糊涂了。

像大学专业该选什么、第一份工作是创业好还是考研好,这个婚该不该结和谁结….关键时刻,就失去了该有的理智和耐心。

有多少人是因为一时激动,就做了后悔的决定?

都知道要好好做决定,而做好决定这条路上也会遇到许多问题。

咱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最常见的,就是纠结。脑袋里的无数个不同的声音都在敲打你,一会想到这个,一会想到那个。

这个时候往往我们的大脑已经失去了思考的作用,全然用来纠结,担忧、焦虑了,这必然失去了决策的最佳时期。

而另一问题就是,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容易一股脑地钻进最容易想到的几个备选方案里,而忽视了其实还存在别的更好选择。

就像毕业,不只有工作、考研,这两条路,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创业…

这两个问题就像两座大山,阻碍着我们选择。那有什么好的决策方法吗?

那肯定有的,其实科学决策的规律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列出你手上的选项

第二环节:研究每个选项的价值,排列出来进行选择,选价值最高的那个。

第三环节: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这是大方向,每个人在决策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不是一时没有想起来,就是不理智。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在决策的时候不仅会害怕,还会出现认知偏差,导致最终选错。

下面我们来细说下

第一环节,列出你手上的所有选项。

还记得我们上面说过在决策时,我们总是会只想到最容易想到的那几个方案,而忽视了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吗?

这个很好解决,你只需要静下来,找张纸,我手写我心,一字一句的把所有选项都写在纸上。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画思维导图,更加直观的摆在面前,一目了然。

千万不要觉得一些事小,没什么影响,就不写下来,这样的话,遇到大事,你没有练习过,就会出现小事不写,大事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况。

当年闺蜜就是觉得微信公众号不是什么大事,以后再申请便是,所以不管不顾的,错过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不善于决策,就是缺少决策的机会。

相信我,多练习,从小事练习,上手更快。

如果是团队决策,那建议进行“头脑风暴”,引导每个人说想法,不管多少、好坏,哪怕是觉得不靠谱,也可以提出来,因为可能你的一个小小想法就启发了队友更好的思路。

在面对重大复杂的事物决策时,也可以专门请一些外行人参与,以便跳出固定思维,获得更多奇思妙想。

但是并不是所有外行人都有用,密西根大学的复杂性理论和社会科学家斯科特·佩奇在《多样性红利》和《模型思维》这两本书中提到,我们决策一定要听多样性的建议,不过这个多样性一定要是视角和思维模型的多样性,而不是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我们要的是一群来自各个圈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决策参与者。

比如政府要在城市修一个公园,选择的地方有A和B,这个时候请的人不能是互相之间充满利益冲突的,比如一半的人住在A附近,另一半人是住在B附近,这个时候,各自都会为了让公园建在离自己近的地方而吵起来,这样决策就会变成了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打压。

第二环节:研究每个选项的价值,排列出来,最后选价值最高的那个。

如果你做了充分的考虑,那选项背后的价值更容易突显。把那些不合适的选项一个个删掉,最后选择最有利的那一个。这里需要做到理性。

但是,在这一步决策者常常因为自身的认知差异,而非理性地、强烈地倾向于某一选项,或者强烈地排斥某一个选项。这时,你必须强迫自己听进去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做一个信息茧,周围都是你想听见的声音。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人,专门提不同的意见。

看过《奇葩说》的人都知道,每一期辩题都会出一个价值观,然后让两队人选择正面和反面进行辩论,每一次交锋,都是思维大爆炸,提供了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你也有这样一群人给你提反面的证据、论点,那就非常好,相信你也不会 一意孤行下去。你能找到充分的理由去说服这些反对者,这个决策才算是成熟的。

但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肯定那个决策就一定是对的。因为未来有不确定性,决策总是包含着预判、甚至可以说是赌博的成分。

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还是讲理的,未来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你可以多看看别人做类似事情的时候,结果是什么。

信息,就是决策的养分。

第三环节: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人真的不知道该说不忘初心还是一根筋,他们一旦下了决心去做一件事就会一条道走到黑,要他们调整方向就跟要他们命一样,感觉自己调整了就说明自己失败了。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说“阁下想转弯就转弯吧,本夫人是不转弯的”

但实际是,如果你不转弯的话,你就翻不过这座山。

未来会有不确定性,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这个时候调整决策,其实不是代表失败,而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就拿上一次来说,因为领导太傻逼了,所以我想跳槽去一家更好的公司,但是在提交辞职的前一刻,突然听到消息,原来的领导被调职了,接任的是一位我敬仰很久的大佬。那这个情况下,完全就没有必要跳槽了呀。

但是,也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改变自己的决策,从来不坚持自己的决策,也是不行的。

执行的过程有时就是曲折的,该咬牙坚持的就咬定不松口。

为了能让决策更加全面,合理,更加靠近真实。我们还可以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设立军师团和主公,各司其职。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有一个智囊团军师,他们用自己的足智多谋从不同的视角和掌握的不同信息给出各自意见,这样的意见往往是多样性的。把他们摆在一起综合判断,如果能少数服从多数得出一致意见时,那如此甚好。

而当一群“军师”讨论的不可开交,达不成一致意见时,站在边上的“主公“就可以拍板定论了。因为无效的讨论已无意义,还是得有一个最终决策人拍板,这就是主公的角色。

第二、应该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

领导对下属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但是对于决策,可就不能这样了。前面我们说过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正确决策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错误决策也不一定带来坏的结果。不是绝对的正反两面,所以我们不能根据结果的好坏去评价决策的水平。

失败了就追究责任是低级的做法,高级的决策者追求的不是每一次都赌赢,而是创建一个让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的科学决策系统,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

第三、应该把决策贡献和决策者的身份分开。

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身份低微,就不看重他的发言或者不让对方发言。在决策面前,理应做到一视同仁,百花齐放。

美国在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听说美军在每次行动后在点评中每个人无论官职大小,都能畅所欲言。而韩国人,却经常因为要顾及尊卑秩序而不敢发言。

团队文化能够影响决策的水平,只要一群人都能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对,不要太考虑结果会如何。人心齐,泰山移。

有句话我特别赞同,决定命运走向的,可能就是屈指可数的几次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29A0KJ0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