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电商的本质是商业基础,真正对用户更有帮助的仍然还是人财物、进销存、从生产制造到商品流通的整个环节的这些商业基础建设。那么社交电商的本质就是社交。
那么微信群如果开放到5000人,那么社交能力强的人,乘以效能的基数将被扩大十倍。
其实无论是5000人还是500人的群,一个群里你能记得住的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能记得住你?但这些还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认可你。被人认可与面对面交流和在微信群交流并没有区别,表达这种区别最常见的说法是气场,或者叫一个人的温度。
有个例子形容的很好:
在一个屋子里头温度是一定的,但是我们摸木头和摸铁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摸铁觉得很凉,摸木头觉得不凉,原因就在于热量的不等式。当我们与铁接触的时候,铁作为热的良性导体,它会将我们手的热量迅速的吸纳,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不凉其实是它没有索取的倾向,所以我们不会感觉到它冰凉。
我们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你会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且有慈悲心,那么你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相反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说你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习惯性的让自己的所得大于自己的付出的时候,别人会迅速的感受到你的身上散发的一种冰凉气息,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给别人感受到的温度。
有一个数字,就是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判断,只需要十分之一秒。因为在我们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固化的时候,别人在一瞬间就能识别到。你的温暖和冰冷,别人在一瞬间就能感受到这种温度,而是可能是在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最初的十分之一秒,就已经给自己设下了重重障碍,而且你完全意识不到。
这种模式一旦固化起来,它就会形成我们生命中巨大的负资产,或者说这是一个最大的而且是无形的障碍,而且通常很难察觉到,即便是有这个意识,也经常因为情感或各种因素忽视了它。
最后20世纪初心理学家阿德勒就给出的三条标准简单明了,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第一,合作。
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常想到的是跟别人去合作;
通常我们对陌生人的付出才称为之帮助,那么我们就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帮助他人的准备状态,那么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察觉。
第二,给予。
在我们还有得失心的时候,至少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可以习惯于让自己付出的大于自己所得到的,舍得就是个因果关系
第三,共情。
如果从这个角度把人分为两种,那么一种就是总是渴望甚至要求别人来理解他,另一种就是总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别人
这也是共情的力,当对他人理解的依赖越少时候,就会更多的倾向于理解他人。
最后总结一下:
社交只是一个行为,社交电商是一个表象的目的,那么它的体是慈悲心、同理心,能够感受对方的感受,并且愿意随顺而转,也就是“自他相换菩提心”,你的影响力和成就取决于你能感受到多少人的痛苦并且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痛苦。
由此可见,无论做任何事,实际上都是在成就圆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