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2020年中国经济的大事,我想“新基建”一定是不可不提的。从此前各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全国两会的再次提及,新基建无疑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
在此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技术创新为驱动、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会涉及诸多产业链。这段话全面的概括了新基建到底应该怎么实施,首先是思想要新,其次是内容要新,最后是方式要新。
但新基建受到关注的原因绝不是其“标新立异”,而是其对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当前,很多学者、专家都对新基建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较少有人挖掘作为新基建基础的5G到底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笔者今天便想从5G的角度谈谈新基建。
笔者认为,5G之于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地基和楼房的关系,而是发动机和汽车的关系。首先,5G拓展了新基建的空间。传统的角度来讲,“新”基建也是基建,属于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政府牵头,用扩大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刺激社会消费。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政策实施成功的前提在于社会存在闲置资源。当前的资源现状是符合这个前提的,其一,我国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人口没有从农村走向城市,还存在很大劳动人口增长空间;其二,新冠疫情下,社会闲置资本增多,有待利用的空间很大。
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5G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经济的天花板。我想举个农业的例子,近年来,有个比较新的概念叫数字农场,其中有一种直达餐桌的购销形式,消费者可以在年初选择一块土地种植相应的作物,当作物收获时便直接送达家中,种植的全过程都有实时视频传输。这种模式让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专属农场”的体验,既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安全、更放心的农作物,也让消费者“近距离”的解除了农业种植的过程。这是一种重构,也就是说,即使要素在绝对数量上的不变,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的节约,相应的带来利用空间。
其次,5G打开新基建的想象空间,熊彼得将技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动作用称之为创造性破坏,我想用在5G身上同样合适,拿汽车行业举例,未来,信息科技加持的汽车业将打破传统的车企格局,形成全新的生产、分配方式,这一点从互联网车企的崛起便可见一斑。除此之外,5G带来的工业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的革命也是极为关键的,我们讲新基建是三个方面,分别为信息、融合和创新,因此,只有更好的实现融合和创新,新基建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最后,或许也是最重要的,5G给新基建打了一针强心剂。回想一下5G是如何火起来的,其实并不是十倍于4G的速度或者是给人无限幻想的未来生活,5G真正火起来的原因是其代表着我国科技的领先,5G代表了我国在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上的领先,代表着中国几十年发展的成就,因此,5G给人的是信心。一个没有信心的社会是可怕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围绕着心理因素决定发展还是客观物质因素决定发展的争论一直不休,但就像我们当前社会矛盾说的那样,正是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限制才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拼搏,去奋斗。物质因素是基础,但心理因素是动机,5G强化了我们发展的动机。
我们相信,新基建带来的改变是全面的,但我们不能忘记,是5G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讲过,5G的杀手级应用是无法预先规划的。但只要我们准备好了5G网络能力,一定会催生目前无法想象的新应用。是的,正是因为这份未知,这份期待,我们才更加重视新基建,也更加憧憬那个最终沉淀下来的大美中国。(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5G新产业》作者)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