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成语出自《大般涅槃经》,讲的是:如果我们只是从一个局部观察对象,就可能执于己见,以偏概全,难以得出真相。但在科技赋能的今天,赋予了“盲人摸象”以全新的内涵、可能与价值,因为,如果N个盲人的“摸象”信息能够有效共享,就可能勾勒出真相,而这个真相,或许要比一个视力正常人看到的更为立体、全面和真实。
尽管“保险科技”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甚至有点“如雷贯耳”的概念,但“保险科技”的外延和内涵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中国人讲:名正言顺。“保险科技”的“名分”问题,不仅让“保险科技”企业家有点“尴尬”,也让研究、监管和发展“保险科技”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于是,《保险科技权威指南》的编者找来了75个“各路精英”,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摸“保险科技”这头“大象”,同时,希望将本书作为一个平台,集思广益,通过个体的信息共享与合成,回答“保险科技”是什么。
当你翻开《保险科技权威指南》,就会发现它提供的是一幅“逻辑思维导图”和一个个“思考场景”,75位全球顶级的保险科技专家和学者,以自己的视角、体验和思考,从一个个特定的场景中提出一个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分享,不仅力图清晰“保险科技”是什么,更希望启迪并回答“保险科技”为什么。首先,本书提出了一系列“警世通言”:1)保险为什么衰弱;2)保险科技将保险人置于何地;3)切断保险科技的“噪声”;4)在采用保险科技之前,先考虑保险科技文化;5)保险科技或许不是保险科技。其次,本书分析了保险科技的本质,即:1)数据改变了一切;2)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信用;3)评估互助保险商业模式的长期生存能力;4)保险科技趋势:为什么区域化很重要;5)保险的未来将无形化和参数化。第三,本书提出了“保险科技”时代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包括:1)从保险费用到离散事件;2)无缝保险的实现就在当下;3)保险科技并非一场零和游戏;4)改变态度,改变结果;5)无摩擦保险的效用;6)保险科技与“资产价值对冲技术”的前景。第四,本书提出了一些了“发人深省”的问题,如:1)采用“科技至上”的思维模式为何如此重要;2)为何要共享索赔;3)联系客户的新世界是小额保险的未来吗;4)“大”也要学习如何不“倒”;5)保险科技是代理商和经纪人的问题,还是解决方案;第五,本书提出了一些“终极思考”,即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包括:1)从核心创新到颠覆式创新;2)智能保险科技商业模式;3)共享经济对保险业的意义;4)区块链初创公司:难以相信的保险业英雄;5)从事后处理到事前“教练”;6)保险中的实用机器人。最后,本书留给读者一个“家庭作业”,保险2029:生活备份的同伴。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当下,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保险科技”在做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都不是“保险科技”的全部,更不是“本”。这个时代的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认知科学,而保险的本质属于认知科学,因此,认识和理解“保险科技”的一条重要线索是认知科学,其核心和关键是回答认知,尤其是风险认知,将如何被科技改变。因此,回答“保险科技”是什么,要回到保险的“本”,即认知本身。
《奇点临近》的作者有一个观点:面向未来,最大改变不仅是认知能力的提升,更是认知本身。那么,什么是“认知本身”?过去的认知,是“由外而内”,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未来的认知,则是“由内而外”,是一种基于基本、本质、逻辑和算法的“根本解”,并迎来“真相时代”。面向未来,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人们将从一种“看”的境界上升到“是”的彻底,实现从“实然”向“应然”的跨越,正如英国保险协会总干事休•埃文斯指出的“保险科技正在从里到外地彻底改变着我们的行业”。
如果用“由外而内”的视角和思维,人们看到“保险科技”带来的“表象”改变,如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组学等,再如脱媒、比价、垂直、离散、敏捷、一体化、无缝化等,但通过“认知众筹”,则赋予“兼听则明”以全新的内涵与可能。沿着保险价值链的路径,透过一个个“点”的感知,“保险科技”的轮廓渐渐清晰,即科技赋能的本质是“三个更加”,即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深入的智能化。从根本上看,“三个更加”给保险带来的改变,均是围绕“三大基础领域”,即预测、集合和信用,而这一轮改变的特点是具有根本性、革命性和迭代特征,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创造了可能。
如果用“由内而外”的视角和思维,人们看到“保险科技”带来的,不仅是“本”的觉悟,更有“道”的升华,即回答什么是保险的“初心”,如何更好地成就“初心”。回到保险的出发,不难发现保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种觉悟,即不让个体陷入可能的无助与无奈,让人性中互助友爱的光芒普照。于是,就有了互助的概念,并进一步演化出了“他助”与“自助”模式,演化出了现代保险制度、市场与公司。从历史的视角看,可能、合理和选择总是基于条件和能力的,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给互助的实现以全新的可能和更多的选择,因此,科技给了保险重新出发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本质是基于“新可能”的“再存在”,因为,社会的风险分散、互助和保险的需求永在,但传统的实现与存在不再,这或许才是“保险科技”的基础逻辑、终极目标和最终皈依。
最后,还是回到“保险科技”是什么。佛家说:所有名相,皆为虚幻,道家说:名可名,非常名,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不执着。人世间,有许多“名”,但这些“名”都是“假借”之用,是达到目的的“舟”,因此,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舟”只是过河的工具。二是过河后,千万不要再背着“舟”。科技,无疑是保险不断进化的工具,是保险到达“彼岸”的“舟”,因此,保险科技,最重要的是避免陷入“我执”,要不断地跳出来自我,看看保险,问问初心,真正理解保险的本质是“成人达己”,“保险科技”也一样。于是,就明白“保险科技”是什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还有,“保险科技”是什么,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去回答和丰富的。正如本书作者之一,詹纳特•沙赫•拉詹所感悟的“最好的保险科技或许不是保险科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