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最简单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信息体系

文 陈紫媚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很危险啊!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觉得知识过剩了。而到了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新。那我们岂不是更加危险?

早两年还在为移动互联网、O2O这些词兴奋呢,现在都已经不是什么新词,甚至已经过时了。大数据、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鲜词汇向我们扑面而来,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有人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获取信息也越来越容易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想学习某个新领域,门槛也越来越低了呢?

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各种信息鱼目混珠,反而让我们无所适从,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带着这种疑惑读完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说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分类整理信息”不适合新手?

2.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3.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激发自己的创意?

一、为什么“分类整理信息”不适合新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的分类整理,以便我们能从越发膨胀的庞大信息库中,抽离出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掌控信息,成为信息的主人。

信息的分类整理,有三种比较主流的做法。

1.利用各类笔记类管理工具,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笔记类管理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便应运而生。这些工具也确实能让我们更方便地把自己需要的信息都收藏起来,查找起来也很容易。

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自我驱动力没那么强的新手来说,就跟我们上学的时候,把老师的课件拍照拍下来,是一个道理。拍下来,就是为了图个心安。拍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用漂亮的手账,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习做手账,开始动手做读书笔记、写电影观后感、做计划等等,其实是特别值得鼓励的一件事情。毕竟,亲自动手,能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

买了好多本手账本,一本写读书笔记,一本写工作总结,一本专门写to-do-list......但是,出门的时候,到底应该带哪一本呢?

别人的手账本图案多样、色彩丰富、逻辑清晰。于是,先去学习一下简笔画、色彩搭配。还没等我们开始整理信息,可能已经在准备阶段就放弃了。

有时候为了做出漂亮的手账,因为要配合排版,我们不得不斟词酌句,删删减减。回看的时候,也不记得当初打动我们的点是什么了。

......

3.极简生活需要断舍离,整理信息也进行断舍离。

我一直认为,“断舍离”是高段位玩家的玩法。

当初受这种思想的“蛊惑”,我也把该不穿的衣服都捐了,把不知道到底需不需要的东西都扔了。最后发现,我全部又得去买回来啊哭!

对于有用的信息也是同理。前两天刚看一个好玩的段子。由于不知道这个段子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于是,严格遵循“断舍离”的思想,我与这个段子就相忘于江湖了。但是!过了两天,在做分享的时候,发现这个段子特别适合用来做开场。悲剧的是,怎么都想不起来了。甚是可惜。

......

对于新手而言,既没有能消化所有“收藏夹”的能力,又没有练就“能从众多信息中辨识最重要那一条的金金火眼”,分类整理信息当然会变得困难重重。

2.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他独创的一元笔记法。

我们只需要把对自己有用的、自己喜欢的、需要的、甚至是有特殊意义的信息,全部用一个笔记本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需循规蹈矩,而是应该享有极高的自由度。自己定制属于自己的笔记本。

这就是“一元笔记法”。

一元笔记法

在会议上听到的一段深刻的发言、一个新奇的点子、一本好书的读书笔记、与名人的一段谈话记录、看了一部电影之后的观后感......全部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内。

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做好记录,那么这个笔记本也将成为你个人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知识素材库。

如果把生活比作是一个超级大APP的话,那么这个笔记本就是这个APP的历史记录。它记录了我们所有重要的浏览信息、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及所有有趣有用的所思所想。整个笔记本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志。

这样记笔记有几个好处:

1.简单、灵活,容易上手。

不用纠结出门带什么笔记本,不用找人推荐任何工具。只要自己喜欢、方便携带,即可。

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全部都写在这一个本子上。这么简单的事,还能不会吗?

2.高效、实用。

不管多么重要的内容,如果看过就忘了,那也不具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只有自己亲手抄写的信息、亲手整理的信息,才变得难忘和深刻。

由于所有重要信息都在一个本子上,我们可以反复查阅。逐渐把这些内容熟悉起来,为我所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更容易坚持。

坚持很重要,也很难做到。

这个一元笔记法的神奇功效就是,它简单到根本无需意志力,就能轻松坚持下来。

出门就带上,有想法就写下来,毫无压力。

4.经常做记录能更快乐、更了解自己。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曾经的想法和记录,一定能发现很多乐趣。

那个时候的自己原来有这种想法;原来我曾经读过一段这么好的文字;原来这场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这一点......

探索自己的过程会变得生动有趣。

一元笔记法遵循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一元化。

也就是在前文反复提到的一点,要把所有重要的信息,通通记在一个笔记本上,不需要分门别类。

原则二、时序化。

整个笔记本就像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的大卷轴

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信息记录下来。这样是为了方便以后查找。

在每一天开始记录新的一条笔记之前,先在笔记本上画一条特殊的分割线,来区分不同日期的笔记,然后在下一行记录下当天的日期。

作者的建议是使用六位数字的日期,作为编号。比如今天是2017年11月6日,那么这一页的编号,就是171106。

当然,只要能够按照实际的先后顺序来记录,笔记日期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就按照大家的习惯即可。因为只要大家知道自己是怎么记录的,那么查找起来也肯定非常方便。

原则三、索引化。

意思就是,这个内容,必须要能够被我们检索到。

关于这一原则,作者给了两个小建议。

第一个建议,用简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每一条信息,作为信息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建议,把笔记本的开头两页作为整个笔记本的目录页。在目录页中记录下日期编号,然后在日期编号的旁边写上当天记录的主要内容。

3.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激发自己的创意?

美国的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说:“所谓创意就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创新的能力,有无穷无尽的创意。谁也不希望自己每次作分享,都讲一些人云亦云、人尽皆知,或者是老生常谈的例子,对吧?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提出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感到非常意外、非常惊喜的这样一些观点。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我们这本神奇的笔记本,来帮助我们产生创意了。

这个笔记本里,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恰恰能够刺激我们进行深度思考,拓宽我们的思路,从而促进我们灵感的产生。

这个笔记本,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日志。这个生活日志,能够让我们跳出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暂时忘却我们既有的身份和所谓的常识,像一个儿童一样思维活跃。

以下五个步骤,能帮助我们产生创意,从而更好地活用这些笔记本里的素材。

五大步骤

第一个步骤:收集信息。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凡是能触动心弦的内容,统统收集起来。有了素材才为我们创造灵感提供基础。

第二个步骤:咀嚼。

意思就是重新阅读,去回顾,去思考。

经常性地进行无目的的重读自己的笔记。一有空就将这本“宝藏”拿出来翻阅,不带任何目的性的状态往往是最放松的状态,这个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智慧冒出来。比如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

采用交叉参考笔记法。在进行重读的时候,把主题不同、但却有着微妙联系的笔记,重新写在便贴纸上,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第三个步骤:发酵。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重读和筛选,把挑选出来的、写在便签纸上的这些素材,平铺在桌面上,进行信息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会发现:咦,这两个主题好像可以进行一个新的组合,那两个好像也可以进行下尝试。

就是在这种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新奇的点子。这些点子也是我们的创意最原始的模样。我们需要把这些新鲜出炉的点子,重新写在一张新的纸上。

第四个步骤:顿悟。也就是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回顾和思考,我们重组出了全新的想法。

第五个步骤:具体化。将创意实现。这一步,就是要求我们动手了。

以上这五个步骤,能帮助我们激发自己的灵感,拓宽自己的思维。

Q&A:

遇到我们不方便携带笔记本的情况,怎么办?

随身携带小型的便利贴和笔。当我们不方便带笔记本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想记录的内容,写在便签纸上。这样,等我们回去之后,就把这个便签纸贴在那个笔记本上。

遇到一些很长的内容,或者是有一些特殊的资料想要记录下来,怎么办?

把能剪下来的,直接剪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

不能剪下来的内容,可以复印下来,粘贴上去。

我们收藏夹里的好文章也是同理。每天固定一个小时,专门做收藏夹的摘抄。实在无法摘抄的,也可以打印出来,粘贴在笔记本上。

这样,全世界的好内容都被带在了身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6G0QJT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