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值得收藏起来,隔三差五就拿来重读的文章!因为作者向你保证,他“遇到的所有糟糕的代码,都是因为没采纳这些实践经验。而任何一段优秀的代码,都采纳了至少部分实践经验。”
还等什么?赶快看看这些经验就是什么吧?
可读性
表面上看来,可读性似乎很主观。不同语言、代码、和团队对于可读性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如果深入本质的话,就会发现代码可读性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因素。
许多程序员太倾向于计算机了,只要程序能运行就一了百了。尽管是老生常谈,但这种方式完全断绝了人参与的可能性。
最近几个月, 我在努力将这些人为因素提炼成11条写程序的实践经验,专门讨论如何增强可读性并降低复杂度。
我在BaseCode中写过这些详细内容,并将其应用到真实世界的代码片段中。
许多人会认为这些太基础、无关紧要,可以忽视。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我遇到的所有糟糕的代码都是因为没采纳这些实践经验。而任何一段优秀的代码都采纳了至少部分实践经验。
格式
我们在格式上消耗了太多精力。制表符还是空格,Allman还是K&R。总会有一天,你会意识到格式在编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
选择一种格式,应用到代码中,然后将这个过程自动化。然后就可以重新专注于写代码本身了。
死代码
所有注释掉的代码块、未使用的变量和无法到达的的代码都是垃圾。他们就像在对读者说,“我不关心这段代码”。
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日复一日,死代码最终会埋葬你的代码。这正是经典的破窗效应。
必须要找出并干掉死代码。虽然不需要把精力主要放在这里,但一定要时时留意。
嵌套代码
逻辑几乎是一切代码的基础。我们写代码是为了做决策、迭代和计算。一般情况下都会导致分支或嵌套,从而造成嵌套得很深的代码块。
虽然计算机很容易阅读这种代码,但对于人类则是非常大的精神负担。因此,代码会变得复杂、难以阅读。应该通过防御语句、提前返回或使用函数式编程等方式消灭嵌套代码。
使用对象
尽管现在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时代,我们依然使用了过多的原始指令。
长长的参数列表,杂乱的数据,自定义的数组或字典结构等。这些都可以重构成对象。
这样不仅能让数据结构变得正规,还能容纳所有重复的、使用原始数据的重复的逻辑。
大型代码块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代码块的长度应该是有限制的。如果你认为你的代码块过大,就应该对其进行识别、重组并重构。
这个简单的过程可以让你确定代码块的上下文和抽象级别,以便正确地找出代码的任务,并将代码重构到更加易于阅读、更简单的代码块中。
命名规则
当然,好的命名很困难,但只是因为我们人为增加了难度。有个小技巧在编程的许多方面都能用得上,包括命名,那就是——延后。不要纠结某个东西的命名,继续写代码就好。
就算是用一整句话命名一个变量都没问题,继续写代码就好。我可以保证,当你完成整个功能之后,更好的名字就会浮出水面。
删除注释
在我看来这一条至关重要,删了注释我才能把精力放到可读性上。不管我如何解释删除注释的必要性,总会有人跟我抬杠,然后举出一个绝对需要注释的例子。
当然,如果哈勃望远镜要和古老的适配器连接,而后者返回一个意思不明的687,这种情况肯定需要注释来说明。但大多数其他情况下,你应该尽量重写代码使得它不需要注释也能看懂。
合理的返回
我们总是选择返回最奇怪的值,特别是对于边界条件的情况。像-1、687或null。然后就得写很多代码来处理这些值。实际上,null的创造者称它为“10亿美元的错误”。
应该努力返回更有意义的值。理想情况下,最好是即使在反面情况下也能让调用者继续执行的值。如果真的是异常情况,那么最好用其他方式来通信,而不是使用null。
三的原则
考虑一下数学上的序列。给出数字2并问你,“下一个数字是什么?”可能是3可能是4,但也可能是1或2.1。实际上你没办法知道。然后我提供了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2, 4然后问,“下一个是什么?”可能是6,8,也可能是16。
同样,尽管猜对的可能性增加了,但还是不能确定。然后我提供了数列中的第三个数字,2, 4, 16,然后问“下一个是什么?”有了三个数字之后,程序员的大脑很容易看出这是个平方序列,于是确定下一个数字是256。这就是三的原则。
这个例子虽然跟编程没关系,但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太早做抽象。三的原则能阻止我们过早消除重复的努力,直到有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再做出决定。用Sandi Mets的话说,“重复的代价远远低于错误的抽象。”
对称性
最后一条实践经验能给所有代码的可读性带来诗一般的润色,那就是对称性。这条来自Kent Beck的《实现模式》一书,书中说到:
代码中的对称性是说,同样的思想在任何地方都使用同样的实现。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称性体现了编程的创造性。它是许多其他实践的基础:命名、结构、对象、模式等。不同语言之间、不同代码之间和不同团队之间对于对称性的定义都可能不一样。
因此,你需要花上许多年去追求对称性。但是,一旦开始在代码中使用对称性,就会迅速呈现纯粹的形式,代码的形状也会迅速变好。
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