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互联网领域出现了一个梗,就是很多中台类技术团队把部门目标定位“将开发效率提升10倍”(还有胆大的说要提效100倍的)。
各种快速开发类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产品的主要方法论,大都是通过模型驱动以及拖拽式UI搭建,提供低代码开发能力,实际体验下来,提效并不如他们声称的那么明显。
近日,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在京发布,号称完全摆脱代码,实现只输入流程图,平台助你实现自动开发、自动测试、自动运维,真正让开发效率获得10倍以上的提升。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副主席张景安评价,“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属于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做出来的,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更多的人在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上互动创新,协同创新,走得更好,创造更多的创新软件,为国民经济、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那么,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用什么方式,实现了这一点呢?
全生命周期提效
工程师主导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只着眼于开发,甚至coding这一个环节。
这导致的问题是,一方面效率提升有限,另一方面基于平台的开发流程,与项目的其他环节对接困难,反而降低了全局效率。
一个成熟的快速开发平台,应该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识别出各个环节中的低效场景,逐个击破,并且使用一以贯之的范式连接起来,从而全面提升项目开发的效率。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正是从全局出发,通过流程图,串联起从需求分析,到上线运营的整条开发链路,对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高效的操作模式。
由于所有环节都围绕流程图这个核心展开,非常有利于大团队协同,避免单一环节提效,整体降效的问题。
后端全自动开发
前面提到的“低代码”,是前端领域最近两年很流行的概念,指的是使用推拽界面/DSL或者智能生成方式代替传统编程,从而提升前端开发效率。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类系统大都是前端主导的,对于后端场景缺乏深度理解,导致要么只能前端低代码,要么搞出一套玩具级别的后端低代码。
而少数后端主导低代码平台,可能是由于过于追求通用,或者对于交互缺乏想象力,往往把平台设计成了“可视化ast+审批流”,过于复杂,无法提升效率。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将视角抽离前端或者后端,采用流程图这样一个中立的媒介。
这样就避免了“页面搭建很容易,业务逻辑累死你”,以及“模型驱动应用,但谁能驱动模型”这样的问题。
在这方面,业界曾经出现过多次尝试,比如Saleforce的元数据系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
Saleforce的商业成功造就了很多跟随者,一时间元数据几乎成为了业界事实标准,但是元数据的致命问题是,它还是太复杂了,完全是从程序员视角设计出来的工具。
因此对于业务人员非常不友好,以至于采用元数据的系统,往往需要专业的顾问和实施工程师,才能顺利落地。
而流程图,是业务人员很熟悉的一种范式,同时技术人员对它也不陌生,常言道一图胜千言,流程图的表达能力,是元数据完全比不了的。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选择流程图作为业务逻辑描述与串联工具,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它能实现全自动开发的关键。
能力沉淀,领域增强
最快的开发,就是不开发,用现成的模块实现需求!
所以成功的快速开发平台,无一例外关注能力沉淀,很多时候,快速开发体现为快速集成,针对特定领域,通过大量开箱即用的预制能力,快速搭建应用。
所以考察一个快速开发平台,一个重点是考察其业务能力接入,沉淀与流通能力。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和能力中心运营体系,提供了高效的业务能力接入和运营能力,这使得用户在使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之后,随着能力沉淀,越到后期,提效效果会越明显。
并且基于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可以非常低成本的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业务能力或者技术能力,从而超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快速开发平台,通过提供针对全生命周期的提效体系,后端开发的全自动开发手段,以及高效开放的能力沉淀和运营系统,真正实现了提效超过10倍的效果,在行业中迈上了新的台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