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早在西方的文学和电影作品中频频出现,故事形象生动,被人们视为“科幻”。
总觉得那是编剧虚构出来的故事和桥段,与我们大不相干。殊不知,我们的生活已慢慢面临着还原那些虚构出来的故事。
本期方方主要和大家分享经典的有关人工智能的文学和电影作品,看看作家或导演是脑动大开,还是未卜先知呢?
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中:
雕刻家皮格马利翁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女。后来在他的虔诚祈祷下,感动了生命女神,女神赋予了雕塑生命,使雕塑变成了正常人,并与皮格马利翁相爱,然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到了18世纪,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被注入了现代元素,在《大都会》中:
雕塑变成了纯净无暇的美女机器人马丽娅,变成了性感而又危险的女郎。她是个叛逆的蛊惑者,她用丰满性感的身体蛊惑男人,并传播破坏和混乱。马利娅是一系列爱、色情、反叛、危险与疯狂的机器人形象的先驱者。
2001年电影《人工智能》讲述了21世纪中期,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个小机器人被输入情感程序为了寻找养母,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奋斗的故事。
2002年惊悚类电影《机器人劫难》讲述了在机器支配世界的年代,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亡命之徒和一个机器人手中。
Jute是一个人类罪犯,而Deecee是一个有缺陷的机器人,两者皆被戴上手铐,押送到贫瘠荒地另一面的囚犯城。当他们的转运遭到袭击并逃脱,战斗飞行器被派去消灭他们。
虽然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整个人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将依赖于他们的幸存。
1818年,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小说中的科学家们都是一群富有激情,又认死理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想去解决大问题,却忽视了道德以及研究中会产生的其他问题。作者重点强调“预防原则”提醒每个人都必须谨慎地考虑所有行为的潜在后果。
对于思考人工智能,玛丽的小说也都简单而直达根本。小说中,弗兰肯斯坦用科技技术制造出了一个不符合他心理预期的怪物,这个怪物聪明、善良,能说会道——机器人。
在电影《银翼杀手》中:
导演斯科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仿生人无处不在的未来,并隐喻地提出了一个我们从没问过的问题:何为自身,何为人类?在这部电影的结尾,迪卡怀疑自己是一个仿生人,而迪克也被这种想法困扰了一生。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仿真人是爱我们的,它们希望和我们一样,平等而被接纳。
又如果机器人如同《银翼杀手》里的左拉
或者《大都会》中的马丽娅那样反对我们
或者如同《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与《终结者》中的天网一样
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而担忧的问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这些不速之客,或将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相亲相爱,或将成为我们的敌人,与人类共争天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