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一定程度上是把可复用的功能/模块粒度更细化,体积更小,便于引用。其次是可以把应用组件、视觉交互等标准化,便于协作。
因为一个低代码不可能解决所有的业务问题,业务与业务之间千差万别,如果拽过来一个组件,其定制的代码比组件的代码量还多,那样就没意义了。
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来看待低代码平台带来的作用。
横向:强调低代码平台的通用性,是否支持所见即所得,是否支持更复杂的模版,是否支持二次开发。面向不同的用户,则需要不同的能力。例如,面向运营同学使用的营销低代码平台,就会更加依赖所见即所得编辑能力和开箱即用的营销活动模版,使得非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方便的使用。
低代码平台的持续运营需要依赖标准化。通过抽象组件规范,定制组件交互,实现不同人开发的组件都满足统一的协议。低代码平台通过编排组件,使业务运转起来。
通常,标准化是比较难执行和推广的,随着团队人员更迭,成本往往越来越高。同时,标准化也是反人性的,用条条框框约束人,且没有对错可言,它带来了不自由,不灵活,易引起抵触情绪。只有低代码平台带来降本增效收益能够大于标准化所带来的“烦恼”,标准化才具备广泛推广的价值。
从平台生态的角度考虑,低代码平台需要强管控,把一些质量不高的组件挡在外面,否则一样会影响整个平台的口碑。这里要强调一下,好的管控不是靠人来实现的,而是靠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纵向:强调的是领域内的业务纵深,比如专注于商品或者供应链等业务领域的前端组件。它们本身对其他业务没有帮助,但在其领域内可以带来极高的价值。
抽象领域内的组件往往需要对业务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对业务的“变”与“不变”有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这样才能做好判断,抽象和沉淀最体现业务本质的组件。
在 12 月 3-4 日北京ArchSummit架构师峰会上,邀请了美团买菜终端团队负责人梁士兴老师担任低代码专题出品人,届时将有来自一线互联网企业的专家来分享各自的实践。关于低代码平台的使用情况,梁士兴老师在下面的问题中给出了解答,欢迎阅读。
Q:基于梁老师所在的美团买菜团队,谈谈低代码平台目前在业务上的进展?是否可以从应用角度、业务角度、技术角度来介绍一下落地效果如何?
梁士兴:美团内低代码平台目前是一个相对比较分散的状态,不同的团队、业务都有各自的思考和探索。在横向上的建设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在纵向上有一些不错的成果。现状来看,还不是最终的理想状态。理想的状态是在横向上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和一致的体验,在纵向上再由各个团队去进行深入的定制,一方面在全局上优化成本,并真正实现效率最优化。
当前,在营销活动领域,基本达成了上述的效果。会利用公司统一的魔方平台(横向)对业务组件进行管理和编排,各业务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自己的营销活动组件(纵向)。以买菜的现状为例,主要的营销活动均为运营人员在魔方平台上配置生成而无需前端开发人员介入,前端开发人员则负责开发买菜的活动组件,比如各种样式商品列表等等。
Q:美团低代码平台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总结?比如说平台特色?有哪些边界和限制?
梁士兴:最重要是先明确平台的目标用户是谁?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在这两个朴素的问题上往往很容易翻车。例如,如果以前端开发人员为目标用户,以提升开发效率为目标。那么所见即所得的 UI 配置界面就不应成为最重点建设的方向。这是因为往往写代码的速度并不慢,拖拽 UI 组件的速度也并不快,到头来可能效率不会提升多少,反倒让开发人员怨气十足。在此场景下,提供一个可配置的代码脚手架,快速生成一些减少重复劳动的代码,可能对效率帮助更大。
再比如,如果目标用户是运营人员或者其他非前端开发的角色,则目标就会变为“以非编码方式构建前端页面”。低代码平台的能力上则要实现如何让专业的人聚焦在本专业内。通常运营人员只关注运营活动本身,不要用“恼人”的 JS、CSS 和 HTML 来打扰他们。
还有一类有趣的场景,是把“灵活性”从“代码逻辑”转移到“代码之外”。以面向 C 端用户的电商类 App 为例,首页的“黄金展位”往往会被寄予厚望。所以,产品经理或运营人员会频繁的调整这些资源展位,进行各种各样的 A/B 测试。即使使用了动态化开发方案,也往往会被应接不暇的调整和测试需求搞得手忙脚乱。此时,如果将页面的各个模块进行抽象,配合使用低代码平台来配置页面内容,往往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Q:美团目前是如何做标准化的?推动的进度如何?
梁士兴:标准化是一个体系化的事情。按照我们的思路,共包含开发、测试、运维三个方向。在开发方向,包含工程标准化、框架标准化和工具标准化。
从团队角度来看,标准化意味着整齐划一,可以有效的降低维护的成本。但同时,标准化也意味着更多的约束和管控。标准化是反人性,所以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要实现好标准化,需要先思考如何让通过标准化得到的收益大于被约束和管控所付出的代价。一般来说,框架、工具(如低代码平台)带来的收益,往往需要在标准化之后才能释放出来。所以一定要统筹规划,充分思考人性,才能取得成功。
Q:VUE 3.0 框架出来,因为存量代码比较多,所以不会轻易立刻使用新的框架。除此之外,你们对于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在采纳上会有哪些考量?(框架、平台、工具等方面)
梁士兴:标准化的一个弊端是对新框架的应用会趋于保守,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因此,大团队通常会选择更加谨慎的迁移到新版本,毕竟历史包袱太重了。
对于一些比较核心的组件资产,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个隔离层,把核心业务逻辑和框架隔离开,这样在框架升级的时候,不至于伤筋动骨。目前我们在这个方面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存在着大量的存量系统涉及此类问题。后面我们也会做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Q:AI + IoT 和前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梁老师是不是可以详细讲讲目前在这个领域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可以讲讲?
梁士兴:广义上理解终端,是人机交互的接口。这是双向的交互,一方面通过最高效、优雅的方式,把人的输入提交给系统;另一方面,以清晰、美观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人。
AloT 等智能设备,也是一种信息输入的扩展。以美团买菜的业务场景为例,仓库内的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同的温区有不同的温度范围,且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的采集仓内的温度,并及时做出告警,让仓库水果蔬菜在仓库内保持优秀品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传感器,则需要人工来定时读取温度计上的数据,然后输入到系统中。这样不管是效率还是可靠程度,都无法满足要求。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智能设备也是系统的一个交互接口,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下,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业务价值,扩展了“端”的边界。
嘉宾介绍:
梁士兴:美团研究员,2009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 IBM 中国研发中心工作,2014 年 7 月加入到美团点评,现在是美团买菜终端团队的负责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