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有一场好戏,那就是新能源企业比销量。
不少新势力企业选择在第一天公布销量,一周之内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场景,在最后卖车的两个月,给了人一个“新势力太顶了”的销量错觉。
对于销量,特斯拉并不太想报喜不报忧。
上个月,上海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一共生产了52859台,在产能打满的情况下, 21127台新车销量给了国内市场,其它剩余的3万多台销量,主要用来出口欧洲市场。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目前肩扛的是应对欧洲市场的重要任务,因为理想情况下,欧洲的柏林工厂最快速度也要2022年才能投产,也就意味着未来接近一年的时间,欧洲分散的销量,依然会给国内正常交付带来压力。
国内的两万多台销量,并不是特斯拉只卖了两万多台,而是分配给中国市场的数量,只有两万多台。
我上特斯拉官网查了下交付时间,今天下定Model3,明年一季度交付,店内负责人按照目前的交付量预计,等车周期依然需要两个月时间。
两万多台一个月,不是一个月只有两万多人买特斯拉,而是只能交付这么多。
11月行业销量排行榜显示,特斯拉行业第三,仅次于比亚迪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特斯拉行业排名第二。
首先,特斯拉的交付量是5万余,数量上超越了上汽通用五菱,其次宏光MINI作为主力车型主打低端市场,3万的宏光MINI与25万的特斯拉Model3无法正常对比。
如果用心计算20万以上细分市场,特斯拉依然是行业TOP1。
从目前来看特斯拉中国市场布局,其很难再被真正意义上超越,一方面品牌认知逐步良性,盲目认可以及盲目抵制的情绪逐步被淡化,这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一种利好,另一方面特斯拉目前工艺非常成熟,同时随着供应商的整合,利润率还会提升。
而按照成本定价的特斯拉,未来还会继续调整价格,降价仍然很有希望,同时更加入门的Model系列轿车有可能将会在明年推入市场。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号称皮卡颠覆者的Cybertruck可是说来就来。
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一定是技术、理念优于价格标签,特斯拉不拘泥于传统定价方式,冲击了传统乘用车市场,从技术角度分析,特斯拉的软件产业、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程度以及造车理念,都让其在产品、定价上具有双重优势。
这是消费者比对之后仍然选择Model系列产品的关键,也是特斯拉价格一降再降仍然还有降价空间的根本。
显然,随着产业规模、销量、市场保有量以及理念的增强,一开始就没有追上特斯拉,那么想要在未来赶超特斯拉难度更大,毕竟特斯拉的成长速度要比很多中国企业更快。
这建立在软件生态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全球布局上,特斯拉的优势一定要比很多中国企业更加出色。
我们做个预估,明年柏林工厂投产之后,欧洲的特斯拉价格也会下降,而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亚洲市场,也就是中国。
那么,每年拥有60万产能的超级工厂,未来还会生产更多的车型,形成产品矩阵规模的特斯拉,在未来将会及时交付车辆,那么市场的销量预计以及市场认可度,将会非常恐怖。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