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连续三个月销售过万,证明了华为的品牌号召能力和吸金能力;而华为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证明了车企们也对华为“有所图”:既看中了华为的技术,也看中了华为的号召力。
这本是一个双赢的逻辑,华为需要新的业务和增长点,也需要给鸿蒙一个新的入口,车企需要迅速切进赛道,尽可能快地让用户认知品牌,占有市场份额。
随着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渐入佳境,有“华为”烙印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困扰用户的问题出现了:到底谁才是华为的亲儿子。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界就是亲生儿子。原因很简单,这么多家合作的品牌,每一个的宣传对于想要购车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华为加持、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这就是所能理解的全部,至于到底加持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至于问界进入了华为的销售渠道,除了售价,每个品牌产品的具体区别是哪些,对于一个普通的购车者,都过于专业了。
让用户困惑的这些问题,说到底,其实是华为内部的“路线之争”,以及华为和各个车企博弈的结果。
“华为不造⻋”这个说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旧闻”,如果对华为感兴趣,就会知道当年的流言,任正非曾在内部强硬地说,谁再提造⻋,就调离现任岗位。 而正式流出的,则是一份任正非签发的华为EMT决议,表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任正非的强势发言和文件,算是给那些视“华为”为潜在对手的车企一个安心丸,也为华为与其他对手合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华为不想也不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可以说,华为做的决定是非常实际的:智能驾驶技术还在内卷中,而鸿蒙系统也刚刚推出,需要一个认知的时间,更何况,华为自己也有很多麻烦,因为形式的变化,芯片短缺,手机市场份额被迫拱手让人。——华为要做的,不是扩张一个新的业务造车,而是如何挽回自己的颓势,保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员工的生活。
时过境迁,文件也过期之日,华为慢慢走上了正轨。
可以说,造车是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必然缓慢而艰难。
从华为内部来说,如何“不造车”也是一个问题。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合作模式来说,“华为不造车”有三个模式。
其一,标准供应商模式,即华为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充当供应商的其中一员。
其二,华为Hi模式。涉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相关部分,华为将与主机厂进行深入的合作。北汽旗下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就属于此种模式下的产物,车企和华为的徐直军旗下团队合作,简单来说,这是华为TO B的项目团队。
其三,华为智选模式。华为主导车辆的设计、用户体验的设计,并全面配置华为的智能系统,车企的合作团队是余承东旗下的团队,这个团队TO C。
2021年,余承东曾经总结过两个模式,“小徐向东BCG,老余向西奔小康”。BCG是指北汽、长安和广汽的简称,小康就是赛力斯。
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虽然都是以华为智能系统作为卖点,但是对华为和车企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种模式,以北汽为例,在售卖的时候,以北汽自有渠道为主,华为的“帮衬”比较有限,而进入到华为渠道的展车,也只是展示,并不试驾和售卖。
到了第三种模式,就是我们熟悉的问界,不仅以华为系统为卖点,而且余承东站台,还让问界直接深入华为渠道,和华为做了品牌和售卖的捆绑。
这三种模式,反馈到产品层面,也就是困扰用户的“源头”:三种模式都是华为参与,深浅度并不相同,比如有的产品用的就是华为提供的智能驾驶系统,有的就不是,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仍然是,谁在华为专卖店里,谁就是华为亲生的“崽儿”。
现在进入到华为渠道的,一共有两个品牌,一个是北汽极狐,一个是问界,而在今年年底,阿维塔也要正式进入华为渠道,入驻北京、深圳的旗舰店。
这对于阿维塔来说当然是好消息,毕竟,从发布正式上市已经过去两个月,阿维塔公布的数据是首批锁单十日内突破5000辆。
这个数据,在动辄几万的数据之下,并不好看。而在媒体的探访中,线下店里,10月13日只有一个在家下定。
进入华为渠道,给了背靠三个大佬的阿维塔,一个实打实的背书:华为的品牌号召力,是经过了验证的。
但是,按照上面的分类,阿维塔和北汽极狐的模式一样,属于华为与合作车企采用了“HUAWEI Inside模式”,到底在华为旗舰店里卖不卖,怎么卖,还是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几个品牌的关系,则是华为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回到最初的问题,到底谁是华为的亲儿子,这还需要再解答一个问题,华为到底造不造车。
如果说当时华为不造车,是审时度势,最为现实的一种决策,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文件的有效期还有一年,到了那时候,华为如果还不造车,则“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原因是我们需要把目光再放得高一点,放在华为的新能源汽车布局上。
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华为的方向仍然是两个方向。
一是立足汽车零部件及软硬件技术供应商定位,无限推进整车解决方案;二是以华为哈勃投资为羽翼,不断前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极限,筑牢芯片壁垒。
第一个方向,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了三个模式,第二个方向,而是前瞻,探索前沿技术,为下一步做准备。
整体来看,哈勃投资围绕芯片制造产业链、5G产业链、汽车电子,均是华为核心业务,重点集中在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一共70多家企业。覆盖面涉及芯片产业的全链条(芯片设计、EDA厂商、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等各环节。
余承东曾经说过,“未来,华为将在半导体方面全方位扎根。”
以华为投资的思瑞浦为例,汽车芯片是思瑞浦的三大赛道之一。
2018年华为给思瑞浦贡献的收入仅为170万元,占其总营收的1.5%。接受华为投资后,市场上影响力大增。2019年华为贡献的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占总营收的57.13%。如今,思瑞浦总市值超过300亿。
在完成了这些投资之后,华为其实已经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
不光是投资,据媒体报道,华为还在打造自己的晶圆厂,也就是说,如果进展正常,这些华为投资的企业,就能够帮助华为摆脱之前的芯片困境,给华为生产所需要的先进制程车载芯片了。
像某车企高管曾经在媒体会上说的那样,“华为不造车?我不信。华为造车,只是时间迟早。”
哪个才是华为的亲儿子,很可能的情况是,现在的这些品牌都不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