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 综合排序
    • 最热优先
    • 最新优先
    时间不限
  • 来自专栏活动

    焦点捕捉:成像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成像方法,它记录了从场景中发出的的方向信息,而不仅仅是强度。 成像技术原理光场成像技术的数据捕捉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场数据的采集、特征点提取、深度估计、场景重建和视点渲染。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代码示例,展示这些步骤的基本概念。 III.B 沉浸式体验通过成像技术,虚拟现实系统可以生成具有真实深度感的图像,极大地提高了沉浸感和逼真度。III.C 内容创建成像技术还可以简化虚拟现实内容的创建过程。 成像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视线焦点的变化与虚拟环境互动,这需要精确的眼球追踪技术来实现。 成像技术为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它能够极大地增强用户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成像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87710编辑于 2024-05-03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Small:用于协同近红外荧光和成像的单光子纳米诊疗体系实现高效的光热消融

    多模态成像引导的癌症治疗被认为是一个强大的治疗平台,能够同时精确地诊断和治疗癌症。然而,最近报道的具有多个组件和复杂结构的多功能系统仍然是进一步临床转化的一大障碍。 制备的IT-S NPs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并具有超稳定的近红外(NIR)荧光(FL)/(PA)双模态成像和72.3%的高光热转换效率。 通过NIR FL / PA双模态成像成功地可视化了IT-S NPs的准确时空分布。 借助IT-S NPs提供的全面的体内成像信息,可以在激光照射的精确控制下轻松实现肿瘤光热消融,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而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因此,IT-S NPs在FL / PA成像技术的精确指导下具有很高的肿瘤治疗功效,因此作为将来临床应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平台具有巨大潜力。

    50910发布于 2021-02-04
  • Doric Fiber Photometry 与 FluoPulse™:从经典测到寿命成像技术演进

    关键词:Doric、Fiber Photometry、FluoPulse™、荧光寿命、神经活动记录一、背景概述 光纤测(Fiber Photometry)是当前体内神经活动动态记录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经典 Fiber Photometry 技术 依赖荧光强度变化(DF/F)反映分子浓度与神经活动; 支持单通道/双通道记录(绿/红通道); 与遗传、行为同步高度兼容; 存在局限: 荧光漂白 、背景干扰 激发光功率与信号强度直接相关 三、FluoPulse™ 荧光寿命技术 原理: 基于荧光寿命变化记录,而非纯粹的荧光强度 抗光漂白,受背景影响小 优势: 提升信噪比 支持长期、 FluoPulse™寿命测原理荧光强度变化荧光寿命变化信噪比一般高光漂白影响明显极小技术复杂度低中数据分析标准 DF/F 流程寿命-强度双重分析适用场景常规测需求高稳定性、长期观测实验五、应用场景与实验案例 套用于多巴胺、乙酰胆碱、钙信号记录 与行为分析、遗传操控同步 参考文献及实验范例汇总 六、总结 Doric技术形成经典强度测与FluoPulse™寿命测两大技术路径; 研究者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选择或升级

    8900编辑于 2025-07-15
  • 来自专栏人工智能前沿讲习

    Mars说场(2)— 场与人眼立体成像机理

    沉浸感按:技术是目前最受追捧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谷歌、Facebook、Magic Leap等国内外大公司都在大力布局。 然而目前国内对光场(Light Field)技术的中文介绍十分匮乏,曹煊博士《Mars说场》系列文章旨在对光场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普介绍。 曹煊博士系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Mars说场》系列文章目前已有5篇,包括: 《Mars说场(1)— 为何巨头纷纷布局技术》; 《Mars说场(2)— 场与人眼立体成像机理》; 《Mars说场(3)— 场采集》; 《Mars 目前场显示主要有:体三维显示(Volumetric 3D Display)、多视投影阵列(Multi-view Projector Array)、集成成像(Integral Imaging)、数字全息 《Mars说场(4)— 场显示》会进一步分析场显示技术的实现原理。 随着显示技术的演进,显示设备能提供越来越丰富的视觉感知信息。根据所能呈现的视觉信息,可以将显示设备分为4个等级,如图8所示。

    1.1K10发布于 2020-05-13
  • 来自专栏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光学成像 |综述| 高光谱成像技术概述

    芯片镀膜 近年来,IMEC(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采用高灵敏CCD芯片及SCMOS芯片研制了一种新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探测器的像元上分别镀不同波段的滤波膜实现高光谱成像,此技术大大降低了高光谱成像的成本。 在高光谱影像中能估计出多种被探测物的状态参量,大大的提高了成像高定量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 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 1. 食品安全 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传统的成像和光谱技术的优点,可以同时获取被检测物体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因此该技术既可以像检测物体的外部品质,又可以像光谱技术一样检测物体的内部品质和品质安全。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水果和蔬菜品质与安全的研究性论文发表。 2. 医学诊断 高光谱成像是一个新兴的,非破坏性的,先进的光学技术,它具有光谱和成像的双重功能,这种双重功能使得高光谱成像能够同时提供实验对象的化学和物理特征,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

    2K31发布于 2021-08-06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海南大学王艳丽教授团队Advanced Materials: 摆脱外部激光限制的多功能PAFL双模态成像金基诊疗一体化纳米制剂

    分子成像是目前医学影像领域先进技术之一,在各种技术中,融合(PA)成像和荧光(FL)成像的高灵敏度和高成像深度的成像模式,可以获得精确的诊断结果。 本文要点: (1)Au NRs具有良好的PA成像性能,其可作为mdGC的PA增强剂,CBNs因其良好的FL和PA成像能力可作为mdGC的FL和PA增强剂,从而实现mdGC的荧光/双模态成像功能。 (2)mdGC粒径均一,其比Au NRs表现出更强的声信号且性能稳定。Bio-TEM图像显示mdGC进入4T1细胞并到达线粒体。 总之,mdGC可以实现高性能荧光/双模态成像,并且在不受外部激光的限制下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 图2. a)mdGC的TEM图像,比例尺,50 nm。 i)不同时间点(0.5、2、6、12 h)肿瘤组织荧光成像;激发波长为405 nm。j) 不同时间点(0.5、2、6、12 h)肿瘤组织成像;激发波长为720 nm。

    1.1K60编辑于 2022-08-15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宋继彬施进军Angew:结构可转化的抗氧化剂用于双响应型抗炎药物递送和炎症成像

    此外,原位的结构变化也会使得pPADN可以作为一种成像造影剂,进而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无创监测。

    79310编辑于 2022-08-15
  • 来自专栏音视频技术

    3D成像技术介绍

    在未来几年,3D影像技术将加速全面向市场渗透。LiveVideoStack邀请到了螳螂慧视的骆晓峰老师,为我们介绍3D成像技术。 文/骆晓峰 整理/LiveVideoStack 大家好!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3D成像技术。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章节。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然后,介绍3D成像技术。最后,介绍几种3D的应用场景。 02  3D成像技术 3D成像技术就是利用3D相机使一个3D物体进行快速成像。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使现实世界数字化。 3D成像技术的原理是三角成像原理。 三角成像原理参考了眼睛成像原理,单个眼睛或单一镜头无法获取深度数据,所以需要两个眼睛。右图展示了与结构相关的原理,摄像头拍摄激光上的激光数据来成像。 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术主要是以下几种。 总之,iTOF以面发射,dTOF以点发射。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3D成像技术,此处不再做介绍。 03  3D摄像录制 最后,介绍几种3D的应用场景。

    96210编辑于 2023-02-23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赵娜娜Small:Janus壳聚糖-金纳米粒子于成像指导的协同基因-光热治疗

    研究表明,由聚阳离子壳聚糖纳米球和聚乙二醇化金纳米棒组成的近红外响应型J-ACP可以实现(PA)成像指导的互补型光热治疗(PTT)-基因治疗。 随后,实验也研究了壳聚糖-金纳米结构的形态效应对增强PTT、细胞摄取和基因转染的影响,并对利用PA成像以示踪J-ACP的积累和指导PTT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证明了该协同治疗策略是基于PTT增强基因治疗而实现的 最后,实验也对负载型壳聚糖-金纳米粒子的荧光成像功能进行了研究。 这一研究工作充分证明了JNPs在成像指导下的协同癌症治疗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实现多种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候选材料。 Xiaoguang Dai. et al.

    81140编辑于 2022-08-15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杨黄浩宋继彬Angew:Ag+耦合的具有NIR-II成像性能的黑磷囊泡实现肿瘤免疫动力协同治疗和快速伤口愈合

    尽管已经揭示了黑磷量子点(BP QD)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前景,但由于BP QD的NIR-II光吸收性能不理想,因此几乎没有报道涉及BP QD在NIR-II区域的光学成像。 在此,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和宋继彬教授构建了具有银离子(Ag +)耦合的BP囊泡(BP Ve-Ag +),其具有开创性的NIR-II成像功能,以最大化BP QD的深层生物成像和多样化治疗能力。 在NIR-II成像的指导下,耦合的Ag +可以在动力治疗过程中随囊泡的分解而精确释放,并被位于病变区域的巨噬细胞捕获,从而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实现协同的癌症Ag +免疫治疗、动力治疗和巨噬细胞激活 此外,BP Ve-Ag +可以通过NIR-II成像监测到致病性细菌并加速伤口愈合。因此,具有NIR-II成像能力的BP Ve-Ag +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入Ag +之后,功能化的BP Ve-Ag +不仅可以作为令人满意的NIR-II探针,用于准确且深层的生物组织成像,以指导和监测随后的癌症治疗,而且在免疫治疗过程中,还揭示了其在协同动力治疗方面的性能

    78610发布于 2021-02-04
  • 来自专栏大数据文摘

    Neuron:用脑成像技术预测未来行为

    Gabrieli)教授撰文[1]指出,基于如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的新一代无创神经成像技术(noninvasive neuroimaging)可能为预测个人未来行为趋势提供新的参考。 无创神经成像技术与大数据分析 从人类意识到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开始,就有人试图通过研究大脑来预测人的行为。 其中,基于“核磁共振”原理所制造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可以像X或是CT扫描一样“透视”大脑,同时还比它们拥有更高的分辨率且不会产生任何伤害。 通过脑成像预测学习与认知表现 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有过若干试图利用无创脑成像技术进行预测的研究,其中有不少都是针对成人或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表现展开的。 “理解复杂的大脑与行为的联系是一个长期的科学任务,现在最大的瓶颈或许是人类无创脑成像技术的测量精度限制。”

    87440发布于 2018-05-23
  • 来自专栏囍楽云博客

    成像成像不清楚是什么时候_红外热成像技术竟然可以做这些事情?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承压君带大家见识一下红外热成像技术。通常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中常看到的测温仪:   那么,它靠什么原理呢?    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将红外图像转换成辐射图像并从中反映出物体不同部位温度值的技术。其成像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接下来,承压君通过系列的介绍对特种承压设备中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如何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检验进行分析。    锅炉能源消耗巨大,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对锅炉整体的温度分布进行直观的观察。    下次红外热成像,特设观察员继续带你去了解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方面的应用。 本文共 1032 个字数,平均阅读时长 ≈ 3分钟

    34320编辑于 2022-12-29
  • 来自专栏脑机接口

    成像技术发展现状

    自16世纪末显微镜发明以来,每次显微成像技术的突破都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里程碑式的发展。近年来,脑成像技术成像的分辨率、速度、深度和视场4个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 未来进一步提高活体脑成像成像深度,开展神经环路的高速高分辨三维重构,探索精准脑结构和功能成像,既是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家在脑成像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目标,重点探索如何将脑组织结构的宏观、介观与微观有机融合,绘制脑功能连接图谱,以系统性把握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开发并优化、电、磁遗传学等非入侵性工具应用于神经与精神疾病 脑成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 高分辨率的大脑结构解析方法和技术,包括高通量三维结构、功能成像与样品处理新技术,图像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用于实现以细胞分辨率对不同物种全脑神经元类型、联结与活动的快速定量解析 工程研究现状 “脑成像技术”工程研究前沿的核心论文方面(见下表),排名前3位的是美国、英国和德国。 “脑成像技术”工程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主要产出国家/ 地区 ?

    1.1K20发布于 2020-07-01
  • 来自专栏6G

    回顾OFC2024:连接,传输技术

    空心光纤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AI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芯片与光纤的光学连接技术。尽管互连在带宽、能效、延迟和传输距离上具有巨大潜力,但如何建立既可靠又经济的传输方式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Lessengers公司展示了一项创新技术,利用直接布线(DOW)聚合物工艺,成功将光纤直接连接到芯片上,演示了包含64根光纤的连接阵列。 大会的核心在于传输技术的未来展望,包括单个光波长承载每秒太比特级别的数据,以及将相干光学器件缩小至适合路由器端口的尺寸。 同时,数据中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预计互连技术将成为未来展会的热点。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解决了容量和距离的问题,更为传输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传输网络的创新将始终围绕如何在远距离条件下提供更大容量的基本问题。 随着新型光纤和更多传输频段的出现,相干性技术将持续升级,传输速率有望超过1.6T 但这些进步不仅要解决容量和距离问题,更要解决传输网络中的重要瓶颈 : 成本问题。

    35210编辑于 2024-05-09
  • 来自专栏大数据文摘

    宾大联合西安交大发布透明发电晶体,隐形机器人诞生有望

    大数据文摘出品 来源:sciencemag 编译:lin 数十年来,科学家在超声波医学成像中使用到了压电技术,所谓压电技术就是用电击打某些晶体材料,它们会改变形状。挤压它们的时候,会感受到震动。 它们对于成像也很重要,成像使用一种称为换能器的压电装置来检测软组织在吸收来自激光的时发出的超声波。从血红蛋白到黑色素,不同分子吸收不同的频率,因此医生可以对多种组织进行成像以检测健康问题。 通常,PMN-PT是不透明的,因为分开的偶极子组会在所有方向上散射。 这个改善的性能可能会引发出更灵敏的成像设备,这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从乳腺癌和黑素瘤检测到跟踪血流以治疗血管疾病的一切工作,Kothapalli说。 新的交流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从廉价且易于制造的多晶材料中产生出高质量的压电材料。 这可能会给一个已经蓬勃发展的行业带来冲击。

    31910发布于 2020-02-21
  • 来自专栏AI算法与图像处理

    非视线成像 - 基于飞秒摄影技术

    如果有某种手段,能够让摄像机观察到直接无法看到的区域,一定能让诊断更加准确: 然而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要实现上面的技术场景,意味着我们需要观察到视线外的物体: 这就是我接下来会介绍的技术 ——这种成像只是简单的二维观察。 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技术,利用了之前介绍过的飞秒摄影技术,第一次实现了对视线外的物体进行三维成像: 这个技术的介绍来自于: 其官网是:CORNAR: Looking Around Corners,而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的领导者之一 而高频激光发出的打到墙面上的L点,经过漫反射,其中一束光线反射到目标上的s点,它会再次漫反射,其中一束光线又返回墙面的w点,然后进入到相机中。 稍微复习下条纹相机的原理: 通过这样的相机,可以达到2ps的时间解析力,从而准确的知道每一条路的距离,并进一步进行分析: 这里条纹相机对焦的是墙面上的虚线段 当路确定时,单个物体点导致的成像是一条曲线

    55820发布于 2021-10-15
  • 来自专栏硅光技术分享

    Rockley的硅技术

    先前的笔记(硅工艺平台比较(更新)),小豆芽比较过不同的硅工艺平台 ,当时没有搜集到英国Rockley公司的相关资料。 最近Rockley在一篇IEEE的刊物上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硅技术,小豆芽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与一般的硅技术相比,Rockely采用的是3um厚的厚硅技术,而不是传统的220nm厚的硅波导。 4)可承受较大的功率 由于硅材料存在双光子吸收效应,波导中的功率不能太大。220nm厚的硅波导功率上限值为300mW (25dBm), 而3um厚的硅波导可承受10W的功率。 目前小豆芽接触到的硅光系统中,还没有涉及到如此高的功率。 对于尺寸要求不严格的应用场景,并且路中涉及到相位敏感的器件,可以采用3um厚的硅工艺。目前提供3um硅工艺的平台,只有两家,另外一家是芬兰的VTT, 可选的工艺平台较少。

    3.1K20发布于 2020-08-13
  • 来自专栏硅光技术分享

    Acacia的硅技术

    这篇笔记,小豆芽主要整理下Acacia的硅技术。Acacia的技术资料相对较少,小豆芽收集的不是很全面,主要是一些OFC的会议论文和专利。 Acacia相干模块的集成路结构如下图所示(OFC 2014), ? (图片来自文献1) 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集成在同一个硅芯片上,芯片的尺寸为2.7 * 11.5mm^2, 主要的器件有:端面耦合器,偏振分束旋转器(PBSR),分束器,可变衰减器(VOA),载流子耗尽型调制器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首先经过PBSR进行偏振转换,TM偏振的转换为TE偏振。信号与LO借助于90°混频器发生干涉,对信号的振幅与相位进行相干检测,如下图所示。 以上是对Acacia硅技术的简单介绍,如果有所遗漏,欢迎大家留言指出。另外,硅领域的下一个明日之星会是哪一家企业? ---- 参考文献: C.

    4.2K30发布于 2020-08-13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吴水珠曾钫Small:纳米前体药物实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荧光成像

    给药后,纳米药物蓄积在NSCLC荷瘤小鼠的肿瘤区域,并释放出用于抑制肿瘤的药物以及用于荧光和成像的染料。 给药后,纳米药物优先在肿瘤区域积聚并释放母药进行治疗,与此同时,释放了用于荧光和成像的NIR染料。

    76420发布于 2021-02-04
  • 来自专栏纳米药物前沿

    湖南大学宋国胜张晓兵Nano Lett:比率半导体聚合物纳米颗粒用于对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成像

    为了准确评估急性肺炎所引起的斑块破裂风险,湖南大学宋国胜教授和张晓兵教授开发了一种新型比率半导体聚合物纳米颗粒(RSPN),并将其用于对患有肺炎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易损斑块进行成像。 RSPN会与O2•−反应而在约690 nm处产生增强的声信号,而其在800 nm处的信号则可以作为内参。 本文通过分析RSPN的声信号比值以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内的O2•−进行测定,从而反映出易损斑块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RSPN可以从健康小鼠中特异性区分出斑块小鼠和患有肺炎的斑块小鼠。

    52620编辑于 2022-08-15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