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和无服务器架构是云原生计算世界中的热门话题之一,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架构类似,但它们在软件开发中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本文将概述了微服务和无服务器架构的区别以及如何相辅相成。 无服务器架构是一个由事件和请求驱动的技术,其目标是帮助开发人员在创建资源密集的云工作环境时简化编码流程。 与大众认知相反,无服务器架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任何服务器。 简单地说,无服务器架构是云计算的一个执行模型[1]。 无服务器架构使用无状态微服务,该微服务在部署应用程序和组件共享中会优先考虑弹性,并托管在容器上[4]。 如果与同时使用无服务器和无状态微服务相比,传统应用通常会呼叫微服务,但是通过无服务器,微服务需要被触发。 无服务器和微服务的目前最新技术实践是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以及业务流程编排。
无服务器架构与微服务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以函数为单元、事件驱动、按需付费,适合短时突发业务;后者强调业务原子化拆分,需自主管理服务治理,适配复杂长时任务。 一、基因图谱:两种架构的底层逻辑典型画像: 无服务器如同"共享电单车",用户只需扫码开锁即可骑行,无需关心车辆维护; 微服务则像"私家车队",每辆车可定制改装,但需自行组建调度车队。 五、决策矩阵:四象限定位法结语:技术选型的本质是取舍 无服务器与微服务的竞争本质是"灵活性"与"控制权"的权衡。 明智的选择应基于具体业务特征:若应用符合"短小快准"的特征,无服务器能带来革命性效率提升;若涉及复杂业务逻辑和长期演进需求,微服务仍是更稳健的技术底座。 未来的趋势或许是二者的有机融合,形成"核心微服务+边缘无服务器"的分层架构。
一、从服务拆分粒度考虑,微服务体系中的微服务是单一用途的(做一件事,做好它),而在SOA架构中,服务组件大小可以是小型应用程序服务,也可以是大型的企业应用服务。 在很多使用SOA架构的系统中,粒度很大,单个服务经常就是某个大型的产品,甚至是整个一个子系统。 二、组件共享:组件共享是SOA的核心原则之一。事实上,组件共享是企业服务的全部内容。 SOA架构增强了组件共享,而微服务架构MSA则试图通过“有界的上下文”来进行最小化共享。“有界上下文”指的是一个组件和它的数据之间的组合,它们属于一个具有最小依赖关系的单元。 三、中间件vs API网关层:微服务体系结构模式通常具有API层,而SOA则有一个消息传递中间件组件。 SOA中的消息传递中间件提供了许多在微服务MSA中没有发现的额外功能,包括中介和路由、消息增强、消息和协议转换。MSA在服务和服务使用者之间有一个API层。
无服务器还用来形容另一种应用,服务端逻辑还是由应用的开发者编写的,和传统架构的区别是,这种架构由事件驱动,运行于无状态的临时容器中、并且完全由第三方管理。 在无服务器的方法中,会变成这样: ? 看到区别了?架构的变更很小了——这就是异步消息处理在无服务器世界中大放异彩的原因。 在我们开始进入微服务的得与失的讨论之前,我们可以在定义方面再多花一点时间,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不是无服务器。 和容器对比 使用无服务器 FaaS 的一个原因就是避免在操作系统层面来管理应用进程。Heroku 这样的 PaaS 服务也提供了这样的能力,上面我们说过 PaaS 和无服务器 FaaS 的区别。 我认为这一社区会持续成长,最终与 Docker、Spring 这样的社区并驾齐驱。 结论 Serverless 这个古怪的名字,是一种架构方式,我们可以用这种架构,以更小投入来运行应用中的服务端系统。
无服务器架构与函数即服务(FaaS)是云计算领域的热门趋势。除了微软和亚马逊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厂商提供FaaS。本文是一个无服务器架构的简短介绍,我将尝试解释无服务架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它。 无服务器架构 函数是无服务器架构中的扩展单位,它抽象了语言的运行时环境。我们不关心我们需要多少CPU,需要多少RAM,甚至任何一个函数运行所依赖的资源。我们只讨论运行该函数的时长。 无服务器架构并不严格规定我们的函数在技术上必须是什么。这只是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的一些工作单位。函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触发。 Mike Roberts在他的经典文章《无服务器架构》中针对“函数即服务”提出了以下六点: 从根本上讲,FaaS就是运行后端代码而不管理自己的服务器系统或自己的服务器的应用程序。 总结 无服务器架构允许我们构建一些有某些功能的代码片段,同时快速运行而不消耗大量的服务器资源。这并不意味着函数即服务只能在小的场景中使用。
云计算领域的先驱,37signals的CTO DHH也发表文章嘲笑,连亚马逊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无服务器架构和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和无服务器架构 我说这个新闻是标题党,因为AWS Lambda Serverless架构和微服务架构在颗粒度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当然,无论是微服务架构还是无服务器架构,在技术雷达上从来都没进过采纳环。 无服务器架构风格的实践建议 那么针对AWS Lambda和无服务器架构风格有什么实践建议吗? 我这里总结了几条。 首先是尽量使用无状态函数。 度量与监控, 用日志记录、跟踪和度量工具来监控和调试Lambda功能和性能。 以及自动化一切,尽可能用使用支持无服务器开发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工具和框架测试和部署功能,减少手工干预错误。
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 2012 年,iron.io 首次提出 Serverless 概念。 无服务器架构背景 计算机算力发展演进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 机、虚拟机和云服务器(大多数云服务器也是虚拟机)。 Serverless 发展历程 Serverless 简介 无服务器架构是指应用程序使用第三方 Function 和服务,但不需要管理服务器。 无服务器计算主要供应商 无服务器架构使用场景 小程序 / Web / Mobile / API 后端服务; 大规模批处理任务处理; 短暂、无状态应用,对冷启动实践不敏感; 基于事件驱动架构的在线应用和离线数据处理 应用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架构、无服务器架构、分布式多运行架构等; 3. 应用部署与管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与容器编排等; 4.
OpenWhisk是一个事件驱动的计算平台,也称为无服务器计算或功能即服务(FaaS),用于响应事件或直接调用而运行代码。下图显示了高级OpenWhisk体系结构。 ? 除了将动作与触发器相关联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OpenWhisk API,CLI或iOS SDK直接调用动作。一组动作也可以链接在一起,而无需编写任何代码。 但是,OpenWhisk提供了一种替代模型,没有与弹性相关的成本开销。按需执行操作可提供固有的可伸缩性和最佳利用率,因为正在运行的操作数始终与触发率匹配。 所有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无服务器基于事件的编程服务”。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所有组件,让我们跟踪动作在系统发生时的调用。 无服务器引擎的核心工作是OpenWhisk中的调用:执行用户输入到系统中的代码,并返回执行结果。 创建动作 为了提供一些上下文说明,我们首先在系统中创建一个动作。
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 2012 年,iron.io 首次提出 Serverless 概念。 无服务器架构背景 计算机算力发展演进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 机、虚拟机和云服务器(大多数云服务器也是虚拟机)。 Serverless 发展历程 Serverless 简介 无服务器架构是指应用程序使用第三方 Function 和服务,但不需要管理服务器。无服务器架构主要包含了 FaaS 和 BaaS。 无服务器计算主要供应商 无服务器架构使用场景 小程序 / Web / Mobile / API 后端服务;大规模批处理任务处理;短暂、无状态应用,对冷启动实践不敏感;基于事件驱动架构的在线应用和离线数据处理 应用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架构、无服务器架构、分布式多运行架构等;3. 应用部署与管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与容器编排等;4.
本文对Serverless架构的基础概念,具体产品,应用场景,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基础概念 Serverless: 无服务器架构,即在无需管理服务器等底层资源的情况下完成应用的开发和运行,是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云函数的优势是可以与云提供商下的其他服务(比如数据库、缓存、对象存储、CDN、AI、转码等)打通,在函数中使用SDK连接各个组件(但这同样意味着将在云产商绑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API网关触发] 除了网关触发,SCF还支持对象存储(COS)、消息队列(Ckafka、CMQ)、定时任务等触发器,方便云函数与这些组件打通,可以衍生出很多应用场景。 希望读完本文能对Serverless无服务架构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 本文链接: https://zhayujie.com/serverless-intro.html
无服务器计算(Severless computing,简称 Serverless)现在是软件架构圈中的热门话题,国外三大云计算供应商(Amazon、Google 和 Microsoft)都在大力投入这个领域 本质上 FaaS 就是无需配置或管理你自己的服务器系统或者服务器应用即可运行后端代码,其中第二项——服务器应用——是个关键因素,使其区别于现今其他一些流行的架构趋势如容器或者 PaaS(Platform 另一个应用 API 网关加 FaaS 的场景是创建无服务器的 http 前端微服务,同时又具备了 FaaS 函数的伸缩性、管理便利等优势。 工具链 前面关于工具链还不成熟的说法是指大体上 FaaS 无服务器架构平台的情况,也有例外,Auth0 Webtask 就很重视改善开发者体验,Tomasz Janczuk 在最近一届的 Serverless 无服务器应用的监控和调试还是有点棘手,我们会在本文未来的更新中进一步探讨这方面。
如果一句话来谈SOA和微服务的区别,即微服务不再强调传统SOA架构里面比较重的ESB企业服务总线,同时SOA的思想进入到单个业务系统内部实现真正的组件化。 把这个核心搞清楚后,再来看下网上找到的对微服务架构的一些定义和阐述: 微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设备与HTTP型API进行沟通”。关键在于该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服务公开与微服务架构(在现有系统中分布一个API)区分开来。在服务公开中,许多服务都可以被内部独立进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服务需要增加某种功能,那么就必须缩小进程范围。 由于微服务架构里面强调了单个组件本身是可以在独立的进程里面运行,各个组件之间在部署的时候就能够做到进程级别的隔离。那么一台服务器我们可能需要初始化几十个甚至更多的进程来进行应用组件的部署。 类似淘宝的Dubbo架构,即可以做为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管控平台。
由于单体架构的缺陷日益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微服务架构范式解决上面提到的单体架构中的问题。 不同于构建单一、庞大的应用,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一套小且互相关联的服务。 【微服务架构】 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简而言之,微服务架构风格的开发方法,是以开发一组小型服务的方式来开发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的。 ,如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等; - 微服务之间通过一些轻量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如REST API进行调用; - 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与存储技术; - 全自动的部署机制 在单体架构中只需要保证一个应用的正常运行;而在微服务中,需要保证几十甚至几百个服务的正常运行与协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分布式固有的复杂性。使用微服务构建的是分布式系统。 微服务架构模式可以用来构建复杂应用,当然,这种架构模型也有自己的缺点和挑战。
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喜欢无服务器架构。但这些情况是什么呢? 在前一篇关于web开发中的无服务器架构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为什么我们相信无服务器将是云原生开发的未来。 不可否认的是,重点是无服务器架构的优势。在我们的无服务器系列的这一期中,我们将通过概述无服务器的缺点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它可能不是你的下一个应用的最佳方法来增加更多的平衡。 这意味着在最初的开发阶段以及在需要引入任何后续更改或更新时,无服务器开发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但是,上面所说的与围绕无服务器开发的“供应商锁定”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对管理费用缺乏控制的情况经常阻碍公司投资于无服务器的技术。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不能准确地控制或预测成本会导致交易失败。这是否会成为瓶颈,意味着未来的无服务器开发将无法与当前的炒作相匹配? 无服务器开发和传统开发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无服务器开发人员需要考虑并能够准确计算与他们如何构建应用程序相关的成本。所使用的技术组件、数据库请求、计算时间和性能成本有多少?
而在实际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都使用了基于 Spring Cloud架的技术开发微服务,组建基于云端服务器的应用平台。 这是我们日常解决复杂问题的常用手法,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2.自治化 每个微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独立使用数据库,独立部署,独立运行。这种独立性符合高内聚松搞合的设计原则。 微服务架构与整体式架构的区别 如果是一个小型项目,则使用整体式(单体式)架构设计,其好处非常明显,因为它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测试和部署,都可以在一个项目上完成。 通过对上面这两种结构图形的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整体式架构与微服务架构的区别。 本文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微服务架构与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的特点、微服务架构与整体式架构的区别 下篇文章给大家讲解的是微服务架构与 SOA 的比较、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可以转发此文关注小编
开发者 Knative组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Kubernetes本机API,用于将无服务器风格的功能,应用程序和容器部署到自动扩展运行时。 要加入对话,请转到Knative用户Google组。
Serverless是一种构建和管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完整流程,允许你在服务部署级别而不是服务器部署级别来管理你的应用部署,你甚至可以管理某个具体功能或端口的部署,这就能让开发者快速迭代,更快速地开发软件 你的应用程序只需要和多个第三方的API或服务打交道,也可以自我创建一个无服务器的API。 Serverless有以下几个特点: Serverless意味无维护,Serverless不代表完全去除服务器,而是代表去除有关对服务器运行状态的关心和担心,它们是否在工作,应用是否跑起来正常运行等等。 Serverless中的服务或功能代表的只是微功能或微服务,Serverless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过去:“构建一个框架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对多个事件进行响应。” Serverless规模扩展性方面由于充分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因此其扩展是平滑的,同时由于Serverless是基于微服务的,而一些微功能微服务的云计算是零收费,这样有助于降低整体运营费用。
Knative Serving建立在Kubernetes和Istio之上,以支持无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功能的部署和服务。服务易于上手,并且可以扩展以支持高级方案。 Knative Serving项目提供了中间件原语,这些原语可实现: 快速部署无服务器容器 自动放大和缩小到零 Istio组件的路由和网络编程 部署的代码和配置的时间点快照 服务资源 Knative 这些对象用于定义和控制无服务器工作负载在集群上的行为: 服务: service.serving.knative.dev资源自动管理您的工作负载的整个生命周期。
Apache OpenWhisk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分布式无服务器平台,该平台可以执行功能(fx)以响应各种规模的事件。 OpenWhisk使用Docker容器管理基础架构,服务器和扩展,因此您可以专注于构建出色而高效的应用程序。 部署到任何地方 由于Apache OpenWhisk使用容器构建其组件,因此可以轻松地支持本地和Cloud基础架构中的许多部署选项。 用任何语言编写函数 与您所知道和所爱的人一起工作。 与许多受欢迎的服务轻松集成 OpenWhisk使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使用Packages将其Actions与许多流行的服务集成在一起,这些Packages作为OpenWhisk系列下的独立开发项目或作为我们默认目录的一部分提供
Knative Eventing与由CNCF Serverless WG开发的CloudEvents规范一致。 可以以与处理来自外部事件源的事件相同的方式来进一步处理这些返回的事件。 架构 事件基础结构目前支持两种形式的事件传递: 从源直接传递到单个服务(可寻址端点,包括Knative服务或核心Kubernetes服务)。 gcpCredsSecret:ObjectReference对Secret的引用,其中包含用于与PubSub对话的GCP刷新令牌。 caCert.secretKeyRef:包含要验证服务器证书时使用的服务器CA证书的SecretKeySelector。 参见Kafka Source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