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上)

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上)

作者头像
余果
修改2017-06-19 19:27:07
2.5K2
修改2017-06-19 19:27:0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余果的专栏

个人介绍: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部高级UI工程师,前端开发组负责人,UI开发通道评委,腾讯云特邀布道师,《Web全栈工程师的自我修养》作者。

本文是我在“重庆前端交流会(渝 FE )”上的演讲,整理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更多人有帮助,以及激起更大范围的讨论。本文并不是预先准备的演讲稿,而是后续根据 PPT 图片来复盘,所以内容跟现场表达可能会有些许差别。 感谢主办方的安排和组织,感谢热情的现场观众,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感谢渝 FE 组委会的组织,感谢各位付费来到现场,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自己在面向未来的全栈开发方面的话题。

“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为了能够稍微具体一点来讨论,我想分解为两部分来讲。

首先是“面向未来”。何谓面向未来,如何面相对来?

保罗·格雷厄姆是一个我很崇拜的程序员、产品经理、作家和投资人。

他在《黑客与画家》中说过,“100年后的编程语言……拥有最小最简洁核心”,我认为与其说这是“预言”,不如说这是他的一个“理想”。

另一个行业大牛松本行弘(Ruby之父)读到《100年后的编程语言》的时候,有不同的看法。

在《松本行弘的软件世界》中,他认为100年后的编程语言,存在无限种可能性,技术上是无法预测的(可能语音对话或者脑波输入?)

预测20年后的编程语言倒是可以试一试。松本行弘认为合理的预测方法是纵观过去20年编程语言的进化规律,然后将各语言的起伏线条延伸,就应该是20年后的编程语言。

根据这条线的延伸,松本行弘的预判是:编程语言要解决的问题将从“如何做”变成“做什么”,即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指令会更加简洁。

我更倾向于松本行弘老师的观点。我从 PYPL 上找到了下图,图中显示了十几年来一些编程语言的“有名程度”的变化值。

有一些基业长青的编程语言,比如 Java、C++;也有一些近几年才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的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Ruby、Objective-C、Swift 等。

稍微分析一下,我发现新的语言兴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因:

  1. 行业趋势从桌面到移动的转移,Swift 和 Objective-C 是这一种。
  2. 技术趋势从 how 到 what 的转移,简单的说就是更容易完成一个需求。这一趋势就不只由语言本身决定,还由该语言配套的框架决定。

比如 Ruby 的 RoR 框架就大大提升了 Ruby 在 Web 开发者中的竞争力,因为Rails内置了一些最佳实践,甚至直接可用的项目架构,让 web 开发更容易。

而 JavaScript 在 Node 端的发展也是由于 Express 的易用。当然到了后期 Node 的开发者更多了,会有更多竞争者加入,原本的框架可能会被更易用的框架来代替。

因此我开始调查一些框架的使用趋势,来验证这一判断。

先介绍一个我个人调研趋势的方法,就是在 Google Trends 中输入需要调查的技术关键词 + tutorial。这个方法样能反映英语世界中的开发者对特定技术的学习热情,也就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未来趋势。

以 JavaScript 为例,我们能发现 jQuery 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趋势,原因就是从2014年开始,直接操作 DOM 的模式已经被更易用的双向绑定和模板类库(Angular、React、Vue)取代。也就是说从“怎么改变页面的行为和样式”变成“改变数据,而让页面的行为和样式自动变化”。

除了框架的使用之外,我还专门调查了前端构建工具的趋势。

前端构建已经是现代 web 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 HTTP2 还没有完全普及(有服务器的原因也有浏览器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把模块化的 JavaScript 和 CSS 模块混淆、打包以及MD5化,以减少 HTTP 请求数量并控制缓存。因为用户的浏览器的版本号不统一,所以我们需要把ES2015、ES2016、ES2017 等新功能转译成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的最小子集。这些工作都需要用前端构建工具来完成。

从前端构建工具的趋势来看,grunt是先烈,但是日渐式微被 gulp 赶超,原因一是基于文件IO的流程比基于 stream 的流程慢很多,二是因为 grunt 的基于配置的方式比 gulp 的基于“正常 JavaScript 代码”的方式更固化,风格上不讨人喜欢。

而 webpack 兴起是因为 JavaScript 模块化编程这一趋势。webpack 和 Browserify 差不多是做一样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一个的 JavaScript 模块打包成一个文件(这一过程称为 bundle),然后在浏览器环境中使用。其实在服务器端的 JavaScript 模块也可以打包,不过没有太大必要。本来 JavaScript 原生不支持模块,所以就有了第三方规范(CommonJS之类的),后来 ES6 新增了模块功能(就叫 ES6 Module),所以各种各样的模块要在一起协作就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Webpack 和 Browserify 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我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无论是编程语言,还是配套的框架,和对应脚手架,都长期处于变化之中。有一些框架和脚手架能够顺应一时潮流和风格,也许能暂时拔得头筹,但很容易就会被后起之秀(vue、webpack)超越,这样的迭代变化在未来也不会停止。

所以,唯一能面向未来的知识只有“又快又好地学习”的能力。

说到学习,我收到一个读者邮件。这个读者硕士毕业之后找了一份C++的工作,但是产品方面不太喜欢,希望转行做 Python Web 开发。

我认为这个读者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

  1. 从 C++ 到 python 转型学习的时间其实还比较短,远远不到10000小时。技能还不是很熟练,这时看到一些招聘要求出现大量不理解的词,就觉得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太大。
  2. 学习过程比较独立,没有从做中学。

我说一下我理解的“编程”,可以分解为三点:智力、知识和经验。

具体如下:

具体到“编程”这门手艺而言,这三者都不可能单独去提升。也就是说不可能只提升经验,而不去学习;也不可能只是学习,而不去动手提升经验。

好的学习方法是循环式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然后边做边学(learn by doing),在这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思考,提升智力。

对于有一些工作经验的程序开发者来说,可能已经进入这个循环中,遇到了一些瓶颈,这时候可以对照上图来看,现在卡在了什么地方。

对于初学者,或者从新开始学习一个技术栈的有经验者,就需要有一个学习路径。也就是“地图”,以及“我在哪里”。下图是一个学习React-Native的蓝图示例:

开启循环之后,就采用下面模式来循环。

我在2010年读到Outliers(局外人)的时候,学习到了一个终身受用的概念,就是10000小时定律。

这个定律大家都听过,好像很简单嘛,一句话就概括了一本书。

其实不是的,这本书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比如讲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同一年代出生,周围的环境和他们自己的兴趣给了他们练习10000小时的机会,才会有机会成为微软和苹果的创始人。

10000小时也不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而是要持续在learning zone去练习。不是在comfort zone枯燥地重复已经会了的事情,更不是在panic zone去恐慌。

我就这样跟这位读者说明了我的观点:

  1. 放松焦虑心情,工作才一年多,要成为python web开发的大师需要10000小时;
  2. 要找到一个python工作不需要10000小时,基本上1000小时可能就够了,但是要边学边用才有效;
  3. 开始用,而不是一直学。我看到你fork的awsome-python,里面的工具很多,不要一昧追逐,可以看一些好的项目,自己去搭建博客、爬虫、CMS等;
  4. 持续提交你的github代码,看到项目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能减少焦虑;
  5. 每天2小时也有点少,最好能增加到4小时。

过了一天,这位读者竟然给我送了一张亚马逊礼品卡表示感谢。所以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再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为了保持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感觉”,偶尔会在 LeetCode 上找一些题目来做,特别是网站现在支持 JavaScript 了,就更加方便。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题目。

大家先不要看我的答案,来想一想这个题目怎么解。。 . . . . . . . . . . . . 我的第一次解法很直白,每次需要计算 i 到 j 之间的和的时候,就循环计算一次。心算了一下,感觉应该没有问题,就提交了。

然而,系统提示计算超时!

我看了一下超时的测试案例,是一个超长数组。更重要的是,系统对这个对象进行了多次求sumRange运算,导致超时。

唔……所以怎样才能不要运行那么多循环呢?各位开动脑筋想一想。。。

重点是题目中的“提示”部分。 . . . . . . . . . . . . 于是我想到这个优化后的方案:在初始化对象时就计算出一个 sumToNumber 的数组,表示“从 0 到 n 的和”,这样要计算 sumRange(i, j)的时候,就只需要sumToNumber[j] - sumToNumber[i-1]就好了,最后再处理一下边际情况。

因为假设数组不会变化,所以无需更新数组内容。

完美通过测试!

通过这个题目,我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印象又加深了,这是单纯看算法书不能提升的。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编程、打磨手艺方面的经验。

说完了“面向未来”这一话题,下一篇我将讲讲“跨界开发”这一话题,敬请期待!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Cloud Virtual Machine,CVM)提供安全可靠的弹性计算服务。 您可以实时扩展或缩减计算资源,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只需按实际使用的资源计费。使用 CVM 可以极大降低您的软硬件采购成本,简化 IT 运维工作。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