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强化学习系列之五:价值函数近似

强化学习系列之五:价值函数近似

作者头像
AlgorithmDog
发布2018-01-08 16:17:38
1.7K0
发布2018-01-08 16:17:3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lgorithmDog的专栏

目前,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强化学习的算法,但是我们无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算法。

为什么呢?因为算法估算价值函数 (v(s)) 或者 (q(s,a)),保存这些价值函数意味着保存所有状态。而实际问题中,状态的数目非常巨大,遍历一遍的事情就别想了。比如,围棋的状态总数是(3^{19}),听说比宇宙的总原子数还多,23333。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抽特征。对于一个状态 s, 我们抽取一些特征 (\hat{\pmb{s}}),将这些特征代替状态作为价值函数的输入,即 (v(\hat{\pmb{s}})) 或者 (q(\hat{\pmb{s}},a))。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价值函数近似。价值函数近似解决了海量状态之后,我们才能实用强化学习算法。

1. 价值函数参数化

我们又要以机器人找金币为场景介绍价值函数近似。机器人从任意一个状态出发寻找金币,找到金币则获得奖励 1,碰到海盗则损失 1。找到金币或者碰到海盗,机器人都停止。衰减因子 (\gamma) 设为 0.8。

机器人找金币只有 9 个状态,但为了介绍价值函数近似,我们就假装状态非常多。我们以四个方向是否有墙作为状态特征,比如状态 1 的特征为 (\hat{s}=[1,0,0,1]), 分别表示北 (东、南、西) 方向有 (没有、没有、有) 墙。状态太多的情况下,模型无关的强化学习算法比较有用。模型无关的强化学习算法的工作对象是 (q(s,a)) (有状态特征之后为 (q(\hat{s},a))), 因此只有状态的特征是不够的。为此我们设定 (\pmb{f(\hat{s},a)}) 特征向量一共分为 |A| 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动作。在 (\pmb{f(\hat{s},a)}) 特征向量, a 动作部分放上 (\hat{s}) 特征,其他动作部分全部置为 0。比如机器人找金币场景,状态 1 采取向北动作的特征向量 (\pmb{f(1,’n’)}) 如下。

(1)

搞出特征来了,接下来就用参数计算价值了。我们设定参数向量(\pmb{w}),然后用特征向量和权重向量的内积估计状态-动作价值。

(2)

这时强化学习其实就是学习参数 (\pmb{w}) 的值,使得参数化的 q 值 (q(\hat{s},a)) 尽量接近最优策略的 q 值 (q^{}(s,a)),优化目标如下所示。

(3)

我们用梯度下降法求解这个优化目标。梯度下降法首先要计算梯度 (\frac{\partial J}{\partial \pmb{w}} )。直接求导可得梯度。

(4)

但是状态很多,我们不可能真的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梯度 (上面的公式得遍历所有的状态)。实际的方法是让系统探索环境,遇到状态特征 (\hat{s}) 和采取动作 a, 计算梯度然后更新参数。这个类似随机梯度下降。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QuickLaTeX cannot compile formula:
\begin{eqnarray*}
\frac{\partial J}{\partial \pmb{w}}_{\hat{s},a} &=& { q(\hat{s},a) - q^{</em>}(s,a) }\pmb{f(\hat{s},a)} \nonumber \
\Delta \pmb{w} &=& -\alpha \frac{\partial J}{\partial \pmb{w}}_{\hat{s},a} \nonumber 
\end{eqnarray*}

*** Error message:
Extra alignment tab has been changed to \cr.
leading text: \Delta \pmb{w} &=&

参数更新的代码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qfunc 是最优策略的 q 值
#alpha 是学习率
def update(policy, f, a, qfunc, alpha):
    pvalue        = policy.qfunc(f, a);
    error         = pvalue - tvalue; 
    fea           = policy.get_fea_vec(f, a);
    policy.theta -= alpha * error * fea; 

2. 强化学习算法

看了上面,你可以会问。计算 (\frac{\partial J}{\partial \pmb{w}}{\hat{s},a}) 需要最优策略的 q 值,那我们上哪里去找这个值呢? 这是就是该强化学习算法上场了。我们回想一下三个模型无关的强化学习算法,都是让系统探索环境,探索时更新状态-动作价值。在更新时,MC Control 认为该样本的预期收益 (g_t) 为最优策略的 q 值,让状态-动作价值 q(s,a) 尽量接近。SARSA 认为 (r+\gamma q(s,a)) 为最优策略的 q 值,Q Learning 认为 (r+argmax{a’}{\gamma q(s’,a’)})。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QuickLaTeX cannot compile formula:
\begin{eqnarray*}
qfunc&=&g_t \quad &MC Control \nonumber \
qfunc&=&r+\gamma q(\hat{s},a) \quad &SARSA \nonumber \
qfunc&=&r+max_{a'}{\gamma q(\hat{s}',a')} \quad &Q Learning \nonumber 
\end{eqnarray*}

*** Error message:
Extra alignment tab has been changed to \cr.
leading text: qfunc&

有了这些想法,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改变下强化学习算法的更新部分,就可以引入价值函数近似了。新的更新规则是将算法认为的最优策略的 q 值输入参数更新模块。觉个例子,价值函数近似之后的 Q Learning 算法代码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 qlearning(grid, policy, num_iter1, alpha):
    actions = grid.actions;
    gamma   = grid.gamma;
    for i in xrange(len(policy.theta)):
        policy.theta[i] = 0.1

    for iter1 in xrange(num_iter1):
        f = grid.start();   
        #从一个随机非终止状态开始, f 是该状态的特征
        a = actions[int(random.random() * len(actions))]
        t = False
        count = 0

        while False == t and count < 100:
            t,f1,r      = grid.receive(a)
            #t  表示是否进入终止状态
            #f1 是环境接受到动作 a 之后转移到的状态的特征。
            #r  表示奖励

            qmax = -1.0
            for a1 in actions:
                pvalue = policy.qfunc(f1, a1);
                if qmax < pvalue:  qmax = pvalue;
            update(policy, f, a, r + gamma * qmax, alpha);

            f           = f1
            a           = policy.epsilon_greedy(f)
            count      += 1   
    return policy;

3. 做个实验

我们用机器人找金币做个实验吧。实验中,我们用了两种特征。一种特征是强特征,也就是上述四个方向是否有墙特征。另一种特征是 id 特征,特征向量长度为状态个数,第 i 个状态的特征向量的第 i 位为 1,其他位置为 0。实验对比了三种算法: MC Control, SARSA 和 Q Learning。(\epsilon-)贪婪策略的 (\epsilon) 设为 0.2, 学习率(\alpha) 设为 0.001。和上文一样,算法计算得到的状态(特征)-动作价值和最优策略的状态-动作价值之间的平方差,当做评价指标。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好特征。墙特征比 id 特征差。状态2 和 4 都是南北方向有墙,墙特征是一样的,会造成混淆。id 特征就没有这个问题。表现在实验结果上,MC Control 和 SARSA 在墙特征上都不停震荡,同时三种算法在墙特征的表现都不如其在 id 特征上的表现。

Q Learning 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优越的效果。在墙特征上, Q Learning 不仅没有像 MC Control 和 SARSA 一样震荡,而且效果远远好于它们两者。在 id 特征上, Q Learning 完美拟合了最优策略的状态-动作价值。

4. 总结

实际问题中,状态的数目非常多,因此基于状态-动作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不适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价值函数近似的方法。价值函数近似用特征表示状态或者状态-动作,用参数向量计算价值。价值近似之后,我们才算能把强化学习算法应用在实际问题上。本文代码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帮我挑挑毛病。强化学习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介绍基于梯度的强化学习。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6年5月2日,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价值函数参数化
  • 2. 强化学习算法
  • 3. 做个实验
  • 4.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