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算机协会网站刊登了一篇由技术专栏作家R. Colin Johnson(京都奖得主)撰写的专题文章,讨论了正在中国发生的机器人革命。
2011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宣布了一项 5 亿美元的项目,通过培养能够与人合作的协作机器人,“将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三四倍”,把工作岗位从中国带回美国。中国政府没有因这一挑战惊慌失措,而是开始资助机器人制造,以自己的方式击败美国。
这项策略正在奏效。行业杂志《机器人报告》(The Robot Report)主编弗兰克·托比(Frank Tobe)引用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数据,表明中国现在购买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机器人,来简化自己的制造过程。这项政策已经帮助500多家公司和初创企业转型制造机器人和机器人部件,开发人工智能 (AI)。
该主编指出,为推动“机器人革命”,中国主席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Made in China 2025),召集了 1000 多家机器人制造商组成新的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hinese Robotics Industry Alliance,CRIA),旨在帮助中国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成为像美国这样的高科技制造国。他解释道,中国已于 2016 年 4 月启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是实现经济的关键部门自动化,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家用电器、物流、以及食品生产。同时,政府还希望到2020年将本国生产的机器人的份额提高到 50% 以上,比2016年增加31%”。
最有利可图的机器人行业不是消费级吸尘器或割草机,而是重型工业设备,它们很少关注周围的人,不同于奥巴马提出的与美国工人一起安全工作的协作机器人。
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联博控股 (Alliance Bernstein) 分析师表示,中国每年向机器人投资超过 30 亿美元,以防止其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被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夺走。但根据《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报道,即使是在中国,劳动者也因为机器人生产率不断提高而被取代,例如中国组装苹果手机的企业富士康,2016 年在其一家工厂中用机器人替代了 6 万名工人,并计划在其所有制造工厂中继续这种替代。
国际机器人协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衡量就业机会——例如,在美国汽车行业中,使用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结果市场价格更合理,与国外汽车相比更有竞争优势,因此需求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制造厂的就业机会整体增加了 (2.3%)。
该组织还指出,虽然中国的本土产业看似庞大,但工业机器人制造由欧洲和日本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它承认工业机器人领域最强劲的增长动力来自中国,尽管如此,该组织预计到 2019 年,全球约 40% 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仍将在欧洲市场销售,中国、日本和美国紧随其后。
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 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总监丹·卡拉(Dan Kara)所称,中国似乎注定要“接管”工业机器人产业。实际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极快,使得对它的分析变得复杂,充满了冲突的指标。
“全球制造市场估值约 10 万亿美元,中国在 2010 年超过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制造国。”该总监表示,“制造业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30%,与之相比,占美国的 12%。令人惊叹的是,1990 年,中国的制造业市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为了支持这一空前的增长,中国利用其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基础,但如今,由于大量的中产阶级兴起、劳动力成本随之上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实际上正在短缺。这就是为什么 2016 年中国购买了全球 30% 的工业机器人——为了在应对不断增加的劳动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他还指出,中国目前所处的情况与日本在 20 世纪中叶开始生产晶体管收音机时的情况相似。当时,这种产品在日本很便宜,在美国也得到广泛使用,但质量很差,几乎被视为是一次性的。同样,中国希望甩掉只能生产廉价劣质产品的耻辱;因此,它从欧盟、日本和美国采购了高精度机器人。
“中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转折点(Lewis turning point)——以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命名,即在工业化进程中,欠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将会枯竭。为了弥补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成功的国家通常利用自动化技术(例如机器人)进行应对,并使用受过教育的熟练劳动力制造高价值产品。” 卡拉说。
卡拉说,中国官员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因此有了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这个项目中,中国将花费约 13 亿美元用于发展本土自动化行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国内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仍然无法与欧洲和日本的最好的系统相媲美。美的和收购自动化公司的其他中国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它们能否降低制造设备的价格,以满足国内制造商的需求。”
面对收购和日益重视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全球顶尖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正在寻求增加选择来降低自身的风险。例如,根据美国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称,全球五大顶尖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瑞士 ABB 公司在中美两国都有制造工厂。尽管中国在制造廉价的仿制品方面享有盛名,但美国却没有。而且,托比表示,中国的顶尖机器人公司——美的集团(佛山)、HollySys(北京)、伊雪松机器人设备(宁波)、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沈阳)和埃斯顿自动化(南京)——几乎没有离岸销售或业务(美的除外,因为收购了库卡)。
卡拉解释道,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业方面比中国有优势。“例如,美国的电价很低,而且持续下降,自动化也降低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欧美正在努力将外包给亚洲(主要是中国)的制造业务迁回原产国。这种做法被称为“回流”,它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不断增加的离岸劳动力成本和离岸制造业的隐性成本,如交货周期更长、质量控制不佳、时区差异、知识产权盗窃、运输成本增加等等。”
卡拉观察到,美国在机器人研究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很强劲。他表示,“如果将风投、美国制造2.0(American Made 2.0)、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2.0(National Robotics Initiative 2.0)、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以及每个州数千万美元的机器人资金投资加起来,总额很容易就超过了中国的 13 亿美元。”
据托比所指,中国决心到 2020 年生产 15 万台工业机器人,到 2025 年达到 26 万台,2030 年达到 40 万台,在未来十年创造 880 亿美元。根据托比的说法,中国的“既定目标”是到 2049 年在机器人制造精密性方面超越美国、德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