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InfoQ: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more-than-react-part02
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为什么ReactJS不适合复杂交互的前端项目》中列举了前端开发中的种种痛点。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其中的“复用性”痛点。
我们将用原生DHTML API、ReactJS和Binding.scala实现同一个需要复用的标签编辑器,然后比较三个标签编辑器哪个实现难度更低,哪个更好用。
标签编辑器的功能需求
在InfoQ的许多文章都有标签。比如本文的标签是“binding.scala”、“data-binding”、“scala.js”。
假如你要开发一个博客系统,你也希望博客作者可以添加标签。所以你可能会提供标签编辑器供博客作者使用。
如图所示,标签编辑器在视觉上分为两行。
第一行展示已经添加的所有标签,每个标签旁边有个“x”按钮可以删除标签。
第二行是一个文本框和一个“Add”按钮,可以把文本框的内容添加为新标签。每次点击“Add”按钮时,标签编辑器应该检查标签是否已经添加过,以免重复添加标签。而在成功添加标签后,还应清空文本框,以便用户输入新的标签。
除了用户界面以外,标签编辑器还应该提供API。标签编辑器所在的页面可以用API填入初始标签,也可以调用API随时增删查改标签。如果用户增删了标签,应该有某种机制通知页面的其他部分。
原生DHTML版
首先,我试着不用任何前端框架,直接调用原生的DHTML API来实现标签编辑器,代码如下: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HTML 文件中硬编码了几个 <div>
。这些 <div>
本身并不是动态创建的,但可以作为容器,放置其他动态创建的元素。
代码中的函数来会把网页内容动态更新到这些 <div>
中。所以,如果要在同一个页面显示两个标签编辑器,id
就会冲突。因此,以上代码没有复用性。
就算用 jQuery 代替 DHTML API,代码复用仍然很难。为了复用 UI ,jQuery 开发者通常必须额外增加代码,在 onload
时扫描整个网页,找出具有特定 class
属性的元素,然后对这些元素进行修改。对于复杂的网页,这些 onload
时运行的函数很容易就会冲突,比如一个函数修改了一个 HTML 元素,常常导致另一处代码受影响而内部状态错乱。
ReactJS 实现的标签编辑器组件
ReactJS 提供了可以复用的组件,即 React.Component
。如果用 ReactJS 实现标签编辑器,大概可以这样写:
以上51行ECMAScript 2015代码实现了一个标签编辑器组件,即TagPicker
。虽然代码量比DHTML版长了一点点,但复用性大大提升了。
如果你不用ECMAScript 2015的话,那么代码还会长一些,而且需要处理一些JavaScript的坑,比如在回调函数中用不了 this
。
ReactJS开发者可以随时用 ReactDOM.render
函数把 TagPicker
渲染到任何空白元素内。此外,ReactJS框架可以在 state
和 props
改变时触发 render
,从而避免了手动修改现存的DOM。
如果不考虑冗余的 key
属性,单个组件内的交互ReactJS还算差强人意。但是,复杂的网页结构往往需要多个组件层层嵌套,这种父子组件之间的交互,ReactJS就很费劲了。
比如,假如需要在 TagPicker
之外显示所有的标签,每当用户增删标签,这些标签也要自动更新。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给 TagPicker
传入 changeHandler
回调函数,代码如下:
为了能触发页面其他部分更新,我被迫增加了一个 21 行代码的 Page
组件。
Page
组件必须实现 changeHandler
回调函数。每当回调函数触发,调用 Page
自己的 setState
来触发 Page
重绘。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ReactJS可以简单的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碰上层次复杂、交互频繁的网页,实现起来就很繁琐。使用ReactJS的前端项目充满了各种 xxxHandler
用来在组件中传递信息。
我参与的某海外客户项目,平均每个组件大约需要传入五个回调函数。如果层次嵌套深,创建网页时,常常需要把回调函数从最顶层的组件一层层传入最底层的组件,而当事件触发时,又需要一层层把事件信息往外传。整个前端项目有超过一半代码都在这样绕圈子。
Bingding.scala 的基本用法
在讲解Binding.scala如何实现标签编辑器以前,我先介绍一些Binding.scala的基础知识:
Binding.scala中的最小复用单位是数据绑定表达式,即 @dom
方法。每个 @dom
方法是一段HTML模板。比如:
每个模板还可以使用bind语法包含其他子模板,比如:
你可以参见附录:Binding.scala快速上手指南,学习上手Binding.scala开发的具体步骤。
此外,本系列第四篇文章《HTML也可以静态编译》还将列出Binding.scala所支持的完整HTML模板特性。
Bingding.scala 实现的标签编辑器模版
最后,下文将展示如何用Binding.scala实现标签编辑器。
标签编辑器要比刚才介绍的HTML模板复杂,因为它不只是静态模板,还包含交互。
这个标签编辑器的HTML模板一共用了18行代码就实现好了。
标签编辑器中需要显示当前所有标签,所以此处用tags: Vars[String]
保存所有的标签数据,再用for
/yield
循环把tags
中的每个标签渲染成UI元素。
Vars
是支持数据绑定的列表容器,每当容器中的数据发生改变,UI就会自动改变。所以,在x
按钮中的onclick
事件中删除tags
中的数据时,页面上的标签就会自动随之消失。
同样,在Add
按钮的onclick
中向tags
中添加数据时,页面上也会自动产生对应的标签。
Binding.scala不但实现标签编辑器比ReactJS简单,而且用起来也比ReactJS简单:
只要用9行代码另写一个HTML模板,在模板中调用刚才实现好的 tagPicker
就行了。
完整的DEMO请访问:
https://thoughtworksinc.github.io/Binding.scala/#4。
在 Binding.scala 不需要像 ReactJS 那样编写 changeHandler
之类的回调函数。每当用户在 tagPicker
输入新的标签时,tags
就会改变,网页也就会自动随之改变。
对比 ReactJS 和 Binding.scala 的代码,可以发现以下区别:
tagPicker
这样的 @dom
方法表示 HTML 模板,而不需要组件概念。tags
这样的参数,而不需要 props
概念。state
概念。总的来说Binding.scala要比ReactJS精简不少。
如果你用过ASP、PHP、JSP之类的服务端网页模板语言,你会发现和Binding.scala的HTML模板很像。
使用Binding.scala一点也不需要函数式编程知识,只要把设计工具中生成的HTML原型复制到代码中,然后把会变的部分用花括号代替、把重复的部分用 for
/ yield
代替,网页就做好了。
结论
本文对比了在不同技术栈中实现和使用可复用的标签编辑器的难度。
Binding.scala不发明“组件”之类的噱头,而以更轻巧的“方法”为最小复用单位,让编程体验更加顺畅,获得了更好的代码复用性。
本系列下一篇文章将比较 ReactJS 的虚拟 DOM 机制和 Binding.scala 的精确数据绑定机制,揭开 ReactJS 和 Binding.scala 相似用法背后隐藏的不同算法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