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模板到真正用户看到的界面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模板———>模板编译——>渲染函数——>vnode——>用于界面
vue.js提供了模板语法,允许我们声明式的描述状态和DOM之间的绑定关系。
将模板编译为渲染函数,就是模板编译要做的事,模板编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将模板解析为AST(抽象语法树)—— 解析器。 2.遍历AST标记静态节点 —— 优化器。 3.使用AST生成渲染函数 —— 代码生成器)。
其实 AST 和 Vnode 类似,都是使用JavaScript对象来描述节点。更准确的说,一个用对象来描述的节点树就是 AST。
解析器
<div>
<p>{{name}}</p>
</div>
上面一个简单 的模版转换成element AST树形结构后是这样的:
{
tag: "div"
type: 1,
staticRoot: false,
static: false,
plain: true,
parent: undefined,
attrsList: [],
attrsMap: {},
children: [
{
tag: "p"
type: 1,
staticRoot: false,
static: false,
plain: true,
parent: {tag: "div", ...},
attrsList: [],
attrsMap: {},
children: [{
type: 2,
text: "{{name}}",
static: false,
expression: "_s(name)"
}]
}
]
}
解析器的原理不是特别难,主要就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 截取 字符串,一部分是对截取之后的字符串做解析。每截取一段标签的开头就 push 到 stack中,解析到标签的结束就 pop 出来,当所有的字符串都截没了也就解析完了。
优化器 优化器的目的就是找出那些静态节点并打上标记,而静态节点指的是DOM不需要发生变化的节点,也就是里面都是静态标签和静态文本。
< p>我是静态节点,我不需要发生变化</ p>
标记静态节点有两个好处: 一、每次重新渲染的时候不需要为静态节点创建新节点,也就是静态节点的解析器不需要重新创建 二、在Virtual DOM中patching的过程可以被跳过
优化器的实现原理主要分两步: 一、用递归的方式将静态节点添加static属性,用来标识是不是静态节点 二、标记所有静态根节点(子节点全是静态节点就是静态根节点)
整体逻辑其实就是递归 AST 这颗树,然后将 静态节点和 静态根节点找到并打上标记。
代码生成器 代码生成器的作用是使用element ASTs生成render函数代码字符串。 使用本文开头举的例子中的模版生成后的AST来生成render后是这样的:
{
render: `with(this){return _c('div',[_c('p',[_v(_s(name))])])}`
}
格式化后是这样的:
with(this){
return _c(
'div',
[
_c(
'p',
[
_v(_s(name))
]
)
]
)
}
生成后的代码字符串中看到了有几个函数调用_c、_v、_s。 _c对应的是createElement,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元素。 1.第一个参数是一个HTML标签名 2.第二个参数是元素上使用的属性所对应的数据对象,可选项 3.第三个参数是children _v的意思是创建一个文本节点。 _s是返回参数中的字符串。 代码生成器的总体逻辑其实就是使用element ASTs去递归,然后拼出这样的_c(‘div’,[_c(‘p’,[_v(_s(name))])]) 字符串。
解析器(parser)的原理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去截取字符串,然后维护一个 stack 用来保存DOM深度,每截取到一段标签的开始就 push 到 stack 中,当所有字符串都截取完之后也就解析出了一个完整的 AST。
优化器(optimizer)的原理是用递归的方式将所有节点打标记,表示是否是一个 静态节点,然后再次递归一遍把 静态根节点 也标记出来。
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的原理也是通过递归去拼一个函数执行代码的字符串,递归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节点类型调用不同的生成方法,如果发现是一颗元素节点就拼一个 _c(tagName, data, children) 的函数调用字符串,然后 data 和 children 也是使用 AST 中的属性去拼字符串。
如果 children 中还有 children 则递归去拼。
最后拼出一个完整的 render 函数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