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在本文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Ceph集群的性能调优参数。
这些集群范围内的配置参数定义在Ceph的配置文件中,因此任何一个Ceph守护进程启动时都将会遵循已定义的设置。缺省的配置文件是ceph.conf,放在/etc/ceph目录下。这个配置文件有一个global部分和若干个服务类型部分。任何时候一个Ceph服务启动,都会应用[gloabl]部分,以及进程特定部分的配置。一个Ceph配置文件有多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讨论配置文件中每个部分的含义。
▶ Global部分:global部分是以[global]关键字开始的。所有定义在下面的配置都将应用在Ceph的所有守护进程中。下面是一条定义在[global]部分中的参数例子。
public network = 192.168.0.0/24
▶ Monitor部分:配置定义在[mon]部分下,应用于集群中所有Ceph monitor守护进程。定义在这个部分下的参数重载了定义在[global]下的参数。下面是一条常定义于[mon]部分的参数例子。
mon initial members = ceph-mon1
▶ OSD 部分:配置定义在[osd]部分,应用于所有的Ceph OSD守护进程。定义在这个部分的配置重载了[global]部分的相同配置。下面是一条配置举例。
osd mkfs type = xfs
▶ MDS部分:配置定义在[mds]部分,应用于所有的Ceph MDS 守护进程。定义在这个部分的配置重载了[global]部分的相同配置。下面是一条配置举例。
mds cache size = 250000
▶ Client 部分:配置定义在[client]部分下,应用于所有的Ceph客户端。定义在这个部分的配置重载了[global]部分的相同配置。下面是一条配置举例。
rbd cache size = 67108864
性能调优是一个庞大的话题,需要理解Ceph,以及存储栈中的其他组件。性能调优没有灵丹妙药,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层基础设置和环境。
全局集群调优
全局性参数定义在Ceph配置文件的[global]部分。
▶ network:建议使用两个物理隔离的网络,分别作为Public Network(公共网络,即客户端访问网络)和Cluster Network(集群网络,即节点之间的网络)。本章前面部分,我们讨论了两个不同网络的需求,现在让我们了解下如何在Ceph的配置中定义它们。
▶ Public Network:定义Public Network的语法:Publicnetwork = {public network / netmask}。
public network = 192.168.100.0/24
▶ Cluster Network:定义Cluster Network的语法:Cluster network = {cluster network / netmask}。
cluster network = 192.168.1.0/24
▶ max open files:如果这个参数被设置,那么Ceph集群启动时,就会在操作系统层面设置最大打开文件描述符。这就避免OSD进程出现与文件描述符不足的情况。参数的缺省值为0,可以设置成一个64位整数。
max open files = 131072
▶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处于degraded状态的副本数。它确定了Ceph在向客户端确认写操作时,存储池中的对象必须具有的最小副本数目,缺省值为0。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 = 1
▶ osd pool default pg和osd pool default pgp:确保集群有一个切实的PG数量。建议每个OSD的PG数目是100。使用这个公式计算PG个数:(OSD总数 * 100)/副本个数。
对于10个OSD和副本数目为3的情况,PG个数应该小于(10*100)/3 = 333。
osd pool default pg num = 128
osd pool default pgp num = 128
如之前所解释的,PG和PGP的个数应该保持一致。PG和PGP的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群大小。前面提到的这些值不会损害你的集群,但在采用这些值之前请慎重考虑。要知道这些参数不会改变已经存在的存储池的PG和PGP值。当你创建了一个新的存储池并没有指定PG和PGP的值时,它们才会生效。
▶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这是处于degraded状态的副本数目,它应该小于osd pool default size的值,为存储池中的object设置最小副本数目来确认写操作。即使集群处于degraded状态。如果最小值不匹配,Ceph将不会确认写操作给客户端。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 = 1
▶ osd pool default crush rule:当创建一个存储池时,缺省被使用的CRUSH ruleset。
osd pool default crush rule = 0
▶ Disable In-Memory Logs:每一个Ceph子系统有自己的输出日志等级,并记录在内存中。通过给debug logging(调试日志)设置一个log文件等级和内存等级,我们可以给这些子系统设置范围在1~20的不同值,其中1是轻量级的,20是重量级的。第一个设置是日志等级,第二个配置是内存等级。必须用一个正斜杠(/)隔离他们:debug<subsystem> = <log-level>/<memory-level>。
缺省的日志级别能够满足你的集群的要求,除非你发现内存级别日志影响了性能和内存消耗。在这个例子中,你可以尝试关闭in-memory logging功能。要禁用in-memory logging的默认值,可以添加的参数如下。
debug_lockdep = 0/0
debug_context = 0/0
debug_crush = 0/0
debug_buffer = 0/0
debug_timer = 0/0
debug_filer = 0/0
debug_objecter = 0/0
debug_rados = 0/0
debug_rbd = 0/0
debug_journaler = 0/0
debug_objectcatcher = 0/0
debug_client = 0/0
debug_osd = 0/0
debug_optracker = 0/0
debug_objclass = 0/0
debug_filestore = 0/0
debug_journal = 0/0
debug_ms = 0/0
debug_monc = 0/0
debug_tp = 0/0
debug_auth = 0/0
debug_finisher = 0/0
debug_heartbeatmap = 0/0
debug_perfcounter = 0/0
debug_asok = 0/0
debug_throttle = 0/0
debug_mon = 0/0
debug_paxos = 0/0
debug_rgw = 0/0
Monitor调优
Monitor调优参数定义在Ceph集群配置文件的[mon]部分下。
▶ mon osd down out interval:指定Ceph在OSD守护进程的多少秒时间内没有响应后标记其为“down”或“out”状态。当你的OSD节点崩溃、自行重启或者有短时间的网络故障时,这个选项就派上用场了。你不想让集群在问题出现时就立刻启动数据平衡(rebalancing),而是等待几分钟观察问题能否解决。
mon_osd_down_out_interval = 600
▶ mon allow pool delete:要避免Ceph 存储池的意外删除,请设置这个参数为false。当你有很多管理员管理这个Ceph集群,而你又不想为客户数据承担任何风险时,这个参数将派上用场。
mon_allow_pool_delete = false
▶ mon osd min down reporters:如果Ceph OSD守护进程监控的OSD down了,它就会向MON报告;缺省值为1,表示仅报告一次。使用这个选项,可以改变Ceph OSD进程需要向Monitor报告一个down掉的OSD的最小次数。在一个大集群中,建议使用一个比缺省值大的值,3是一个不错的值。
mon_osd_min_down_reporters = 3
OSD调优
下面的设置允许Ceph OSD进程设定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以及一些其他有用的配置。
▶ osd mkfs options xfs:创建OSD的时候,Ceph将使用这些xfs选项来创建OSD的文件系统:
osd_mkfs_options_xfs = "-f -i size=2048"
▶ osd mount options xfs:设置挂载文件系统到OSD的选项。当Ceph挂载一个OSD时,下面的选项将用于OSD文件系统挂载。
osd_mount_options_xfs = "rw,noatime,inode64,logbufs=8,logbsize=256k, delaylog,allocsize=4M"
▶ osd max write size:OSD单次写的最大大小,单位是MB。
osd_max_write_size = 256
▶ osd client message size cap:内存中允许的最大客户端数据消息大小,单位是字节。
osd_client_message_size_cap = 1073741824
▶ osd map dedup:删除OSD map中的重复项。
osd_map_dedup = true
▶ osd op threads:服务于Ceph OSD进程操作的线程个数。设置为0可关闭它。调大该值会增加请求处理速率。
osd_op_threads = 16
▶ osd disk threads:用于执行像清理(scrubbing)、快照裁剪(snap trimming)这样的后台磁盘密集性OSD操作的磁盘线程数量。
osd_disk_threads = 1
▶ osd disk thread ioprio class:和osd_disk_thread_ioprio_priority一起使用。这个可调参数能够改变磁盘线程的I/O调度类型,且只工作在Linux内核CFQ调度器上。可用的值为idle、be或者rt。
▶ idle:磁盘线程的优先级比OSD的其他线程低。当你想放缓一个忙于处理客户端请求的OSD上的清理(scrubbing)处理时,它是很有用的。
▶ be:磁盘线程有着和OSD其他进程相同的优先级。
▶ rt:磁盘线程的优先级比OSD的其他线程高。当清理(scrubbing)被迫切需要时,须将它配置为优先于客户端操作,此时该参数是很有用的。
osd_disk_thread_ioprio_class = idle
▶ osd disk thread ioprio priority:和osd_disk_thread_ioprio_ class一起使用。这个可调参数可以改变磁盘线程的I/O调度优先级,范围从0(最高)到7(最低)。如果给定主机的所有OSD都处于优先级 idle,它们都在竞争I/O,而且没有太多操作。这个参数可以用来将一个OSD的磁盘线程优先级降为7,从而让另一个优先级为0的OSD尽可能更快地做清理(scrubbing)。和osd_disk_thread_ioprio_ class一样,它也工作在Linux内核CFQ调度器上。
osd_disk_thread_ioprio_priority = 0
Ceph OSD守护进程支持下列日志配置。
▶ osd journal size:缺省值为0。你应该使用这个参数来设置日志大小。日志大小应该至少是预期磁盘速度和filestore最大同步时间间隔的两倍。如果使用了SSD日志,最好创建大于10GB的日志,并调大filestore的最小、最大同步时间间隔。
osd_journal_size = 20480
▶ journal max write byte:单次写日志的最大比特数。
journal_max_write_bytes = 1073714824
▶ journal max write entries:单次写日志的最大条目数。
journal_max_write_entries = 10000
▶ journal queue max ops:给定时间里,日志队列允许的最大operation数。
journal_queue_max_ops = 50000
▶ journal queue max bytes:给定时间里,日志队列允许的最大比特数。
journal_queue_max_bytes = 10485760000
▶ journal dio:启用direct i/o到日志。需要将journal block align配置为true。
journal_dio = true
▶ journal aio:启用libaio异步写日志。需要将journal dio配置为true。
journal_aio = true
▶ journal block align:日志块写操作对齐。需要配置了dio和aio。
journal_block_align = true
下面是一些OSD filestore的配置项。
▶ Filestore merge threshold:将libaio用于异步写日志。需要journal dio被置为true。
filestore_merge_threshold = 40
▶ Filestore spilt multiple:子目录在分裂成二级目录之前最大的文件数。
filestore_split_multiple = 8
▶ Filestore op threads:并行执行的文件系统操作线程个数。
filestore_op_threads = 32
▶ Filestore xattr use omap:给XATTRS(扩展属性)使用object map。在ext4文件系统中要被置为true。
filestore_xattr_use_omap = true
▶ Filestore sync interval:为了创建一个一致的提交点(consistent commit point),filestore需要停止写操作来执行syncfs(),也就是从日志中同步数据到数据盘,然后清理日志。更加频繁地同步操作,可以减少存储在日志中的数据量。这种情况下,日志就能充分得到利用。配置一个越小的同步值,越有利于文件系统合并小量的写,提升性能。下面的参数定义了两次同步之间最小和最大的时间周期。
filestore_min_sync_interval = 10
filestore_max_sync_interval = 15
▶ Filestore queue max ops:在阻塞新operation加入队列之前,filestore能接受的最大operation数。
filestore_queue_max_ops = 2500
▶ Filestore queue max bytes:一个operation的最大比特数。
filestore_queue_max_bytes = 10485760
▶ Filestore queue committing max ops:filestore能提交的operation的最大个数。
filestore_queue_committing_max_ops = 5000
▶ Filestore queue committing max bytes:filestore能提交的operation的最大比特数。
filestore_queue_committing_max_bytes = 10485760000
如果相比数据恢复(recovery),你更加在意性能,可以使用这些配置,反之亦然。如果Ceph集群健康状态不正常,处于数据恢复状态,它就不能表现出正常性能,因为OSD正忙于数据恢复。如果你仍然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降低数据恢复的优先级,使数据恢复占用的OSD资源更少。如果想让OSD更快速地做恢复,从而让集群快速恢复其状态,你也可以设置以下这些值。
osd recovery max active:某个给定时刻,每个OSD上同时进行的所有PG的恢复操作(active recovery)的最大数量。
osd_recovery_max_active = 1
▶ osd recovery max single start:和osd_recovery_max_active一起使用,要理解其含义。假设我们配置osd_recovery_max_single_start为1,osd_recovery_max_active为3,那么,这意味着OSD在某个时刻会为一个PG启动一个恢复操作,而且最多可以有三个恢复操作同时处于活动状态。
osd_recovery_max_single_start = 1
▶ osd recovery op priority:用于配置恢复操作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osd_recovery_op_priority = 50
▶ osd recovery max chunk:数据恢复块的最大值,单位是字节。
osd_recovery_max_chunk = 1048576
▶ osd recovery threads:恢复数据所需的线程数。
osd_recovery_threads = 1
OSD backfilling设置允许Ceph配置回填操作(backfilling operation)的优先级比请求读写更低。
▶ osd max backfills:允许进或出单个OSD的最大backfill数。
osd_max_backfills = 2
▶ osd backing scan min:每个backfill扫描的最小object数。
osd_backfill_scan_min = 8
▶ osd backfill scan max:每个backfill扫描的最大object数。
osd_backfill_scan_max = 64
OSD scrubbing对维护数据完整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会降低其性能。你可以采用以下配置来增加或减少scrubbing操作。
▶ osd max scrube:一个OSD进程最大的并行scrub操作数。
osd_max_scrubs = 1
▶ osd scrub sleep:两个连续的scrub之间的scrub睡眠时间,单位是秒。
osd_scrub_sleep = .1
▶ osd scrub chunk min:设置一个OSD执行scrub的数据块的最小个数。
osd_scrub_chunk_min = 1
▶ osd scrub chunk max:设置一个OSD执行scrub的数据块的最大个数。
osd_scrub_chunk_max = 5
▶ osd deep scrub stride:深层scrub时读大小,单位是字节。
osd_deep_scrub_stride = 1048576
▶ osd scrub begin hour:scrub开始的最早时间。和osd_scrub_end_hour一起使用来定义scrub时间窗口。
osd_scrub_begin_hour = 19
▶ osd scrub end hour:scrub执行的结束时间。和osd_scrub_begin_hour一起使用来定义scrub时间窗口。
osd_scrub_end_hour = 7
客户端(Client)调优
客户端调优参数应该定义在配置文件的[client]部分。通常[client]部分存在于客户端节点的配置文件中。
▶ rbd cache:启用RBD(RAPOS Block Device)缓存。
rbd_cache = true
▶ rbd cache writethrough until flush:一开始使用write-through模式,在第一次flush请求被接收后切换到writeback模式。
rbd_cache_writethrough_until_flush = true
▶ rbd concurrent management:可以在rbd上执行的并发管理操作数。
rbd_concurrent_management_ops = 10
▶ rbd cache size:rbd缓存大小,单位为字节。
rbd_cache_size = 67108864 #64M
▶ rbd cache max dirty:缓存触发writeback时的上限字节数。配置该值要小于rbd_cache_size。
rbd_cache_max_dirty = 50331648 #48M
rbd cache target dirty:在缓存开始写数据到后端存储之前,脏数据大小的目标值。
rbd_cache_target_dirty = 33554432 #32M
▶ rdb cache max dirty age:在writeback开始之前,脏数据在缓存中存在的秒数。
rbd_cache_max_dirty_age = 2
▶ rbd default format:使用了第二种rbd格式,它已经在librbd和3.11之后的Linux内核版本中被支持。它添加了对克隆(cloning)的支持,更加容易扩展,未来会支持更多的特性。
rbd_default_format = 2
操作系统调优
这部分我们来讨论下操作系统中的一些常用调优参数。
▶ Kernel pid max:这是一个Linux内核参数,它负责设置线程的最大个数和进程ID。缺省情况下,Linux内核拥有一个相对较小的kernel.pid_max值。你应该在运行多个OSD,通常是多余20个的Ceph节点上,将它配置为一个更高的值。这个配置有助于孵化多个线程用于更快地做数据恢复和重新平衡。要使用这个参数,用root用户执行以下命令。
# echo 4194303 > /proc/sys/kernel/pid_max
▶ File max:linux系统打开文件的最大数目。通常这个参数的值调大些比较好。
# echo 26234859 > /proc/sys/fs/file-max
▶ Jumbo frames:当网络帧的有效载荷MTU大于1500字节时,这些帧被称为巨帧(umbo frames)。在Ceph集群网络和客户端网络的所有网卡上启用巨帧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以及集群的总体性能。
Jumbo frames需要在主机以及网络交换机上都被启用,否则,MTU的不匹配将导致丢包。在网卡 eth0上启用巨帧,执行以下命令。
# ifconfig eth0 mtu 9000
类似地,你需要在Ceph网络的其他网卡上做相同的操作。为了让配置永久生效,应该将配置添加到网卡配置文件中。
▶ Disk read_ahead:read_ahead参数通过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预取和加载数据,来加速磁盘读操作。配置一个相对较高的read_ahead,有利于客户端执行顺序读操作。
假设磁盘vda是一个RBD,被挂载到了一个客户端节点。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默认地使用以下命令检查read_ahead的值。
# cat /sys/block/vda/queue/read_ahead_kb
要给vda的read_ahead设置一个更高值,比如8MB,执行以下命令。
# echo "8192" > /sys/block/vda/queue/read_ahead_kb
read_ahead配置用于挂载RDB的Ceph客户端。为了得到读性能的提升,你可以将它设置为几MB,这取决于你的硬件和所有RBD设备。
▶ Virtual memory(虚拟内存):由于其以I/O为中心,内存交换(swap)的使用会导致整个服务器变得反应迟钝。建议为高IO工作负载配置一个低的swappiness值。在/etc/sysctl.conf中设置vm.swappiness为0来避免上述问题。
# echo "vm.swappiness=0" >> /etc/sysctl.conf
▶ min_free_kbytes:为系统保留的内存空间最小值,单位是KB。可以执行以下命令,配置整个系统保留内存为1%到3%。
# echo 262144 > /proc/sys/vm/min_free_kbytes
▶ I/O scheduler(调度器):Linux给我们提供了若干选项来选择I/O调度器,不用重启就能生效。I/O调度器有三个选择,将会在下面提到。
▶ Deadline:在Red Hat企业级Linux7及其衍生版本和Ubuntu Trusty版本中,deadline I/O调度器替换了CFQ,后者原先是这些版本的默认I/O调度器。Deadline调度器的好处是每个调度器通过使用单独的IO队列,因此与写相比,更利于读。这个调度器适用于大多数使用场景,尤其是读操作多于写操作的情况。已经在队列中的I/O请求被分类到读和写批次,然后以LBA升序被调度执行。默认情况下,读批次的优先级高于写批次,因为应用程序更容易阻塞在读I/O上。对于有时限要求的Ceph OSD负载来说,这种I/O调度器看起来更加可信。
▶ CFQ:完全公平队列(Completely Fair Queuing)调度器是Red Hat企业级Linux(4,5和6版本)及其衍生版本的默认调度器。默认的调度器只适用于SATA磁盘。CFQ调度器将进程划分为三大类:real time(实时的),best effort(尽力而为的)和idle(空闲的)。Real time类型进程永远优先于best effort类型进程执行,这两者又永远优先于idle类型进程执行。这就意味着real time类型的进程可以抢占best effort和idle类型进程的时间片。进程默认被分配为best effort类型。
▶ Noop:Noop I/O调度器实现了一个简单的FIFO(first-in first-out,先进先出)调度器。通过使用last-hit(最后命中)缓存,请求在通用块层(generic block layer)中被合并。对于使用快速存储的计算密集型(CPU-bound)系统来说,这是最好的调度器。比如对SSD,NOOP I/O调度器可以减少延迟(latency),增加吞吐量(throughput),以及消除了CPU花费在重新排序I/O请求上的时间。这个调度器一般可以良好地工作在SSD、虚拟机,甚至是NVMe卡上。因此,Noop IO调度器对于使用SSD盘作为Ceph日志盘的情形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执行以下命令,来检查磁盘sda默认使用的调度器。默认的调度器会出现在[]中。
# cat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修改磁盘sda默认的I/O调度器为deadline。
# echo deadline >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修改磁盘sda默认的I/O调度器为Noop。
# echo noop >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基于你对所有磁盘的需求,你必须重复这些命令,来改变每个磁盘的默认调度器为deadline或者noop。为了使修改永久生效,你需要更新grub boot loader中的相关elevator选项。
▶ I/O Scheduler queue(调度队列):缺省的I/O调度队列大小是128。调度队列对I/O进行排序,并试图通过对顺序I/O进行优化以减小寻道(seek)时间的方式将它们写入。修改调度队列的深度为1024,可以增加磁盘执行顺序I/O的比例,提升整体吞吐量。
要检查块设备sda的调度器深度,使用以下命令。
# cat /sys/block/sda/queue/nr_requests
要增加调度器深度为1024,使用以下命令。
# echo 1024 > /sys/block/sda/queue/nr_requests
本文分享自 博文视点Broadview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