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EEG与睡眠分期

EEG与睡眠分期

作者头像
脑机接口社区
发布2020-07-01 18:04:51
发布2020-07-01 18:04:51
2.4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脑机接口脑机接口

睡眠定义为一种无意识状态(unconsciousness) ¨1937年美国学者Loomis首次提出用EEG方法取代行为学作为睡眠深度判断的标准。1953年美国Aserinsky和Kleitman发现REM现象。1968年Rechtchaffen和Kales提出睡眠分期的标准,并由美国生理协会推荐为第一个睡眠分期的国际分类。

睡眠分期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根据睡眠过程中的EEG 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肉张力的变化等因素,将睡眠分为两种不同的时相,即非快动眼睡眠相(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相(REM)。

NREM睡眠

¨Dement和Kleitman(1957)将此相睡眠分为1—4期(S1—4)。

S1为思睡期,S2浅睡期,S3中度睡眠期,S4深睡期。

各期在EEG表现和睡眠深度上有较大差别。

I期睡眠(思睡期)

¨此期是由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的阶段。EEG由清醒时的α波为主发生波幅逐渐降低的变化,有人把这一阶段称为轻度思睡。从A解体到出现顶部尖波,表现为逐渐出现或突发α解体,α波被低电压的2—7c/s慢活动和15—25c/s的快活动替代。随思睡程度加深,慢活动增加,以弥漫的中波幅2—3c/s和4—7c/s的波为主。深度思睡的标志是出现顶尖波,其为复合电位:一个正相小棘波伴随一个大的负相慢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12c/s或更快的频率反复出现,在顶部最明显。

Ⅱ期睡眠(S2,轻睡期)

¨背景为低幅EEG脑波,以睡眠纺锤,K复合波及δ波(<20%)为特征。睡眠纺锤11。5—15C/S,持续0。5S以上,波幅>15μV,以中央区为主。头顶部还出现周期为100—300mS,波幅为100—300μV的顶尖波。

Ⅲ期睡眠

¨以中高幅慢波(б波)为主,其所占比例为记录单位时间的20—50%,亦可出现睡眠纺锤,但30S记录过程中不超过2个。此时EMG波幅亦极低,肌张力明显受到抑制。行为学上受检者睡眠程度加深,已不易被唤醒。

Ⅳ期睡眠

¨和Ⅲ期一样统称为慢波睡眠,δ活动更加明显,少见纺锤波。单位时间内50%以上为高波幅慢波(>75μV)。

快速眼动期睡眠(REM)

¨表现为类似I期睡眠时的相对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活动。因此期EEG 与觉醒时模式相似,表现为低幅快波,θ波及间歇性低幅α波,故又称此期睡眠为去同步化睡眠,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前二者是从EEG特点来定义的。

正常睡眠结构 ¨正常睡眠是由NREM睡眠和REM睡眠两个时相构成。在整个睡眠过程中,NREM与REM睡眠交替出现。以8小时睡眠为例,一开始首先进入NREM期,递次由Ⅰ期进入Ⅱ期,Ⅲ期,Ⅳ期,并各持续一段时间,NREM睡眠共持续80—120分钟后,出现第一次REM睡眠,持续几分钟后,进入下一个NREM睡眠,并由此形成NREM/REM睡眠的循环周期。平均每90MIN出现一次REM睡眠,在睡眠后期,REM持续时间延长,可达10—30Min。NREM的Ⅲ期和Ⅳ期主要分布在后半部。¨ 整个睡眠其间,这种NREM—REM睡眠周期反复循环4—5次。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脑电睡眠分期主要分为以下5期

各期脑电波形详解

参考 https://www.jianshu.com/p/b892ce66d33e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3-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脑机接口社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