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近期对AI的几点思考

近期对AI的几点思考

作者头像
老_张
发布于 2025-05-19 02:50:27
发布于 2025-05-19 02:50:27
990
举报

1、当技术突破某个奇点后,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22年底的ChatGPT,让我们惊艳于它的对话和信息检索能力。

23年大模型领域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趋势,从单体大模型,到多模态,到混合专家架构,大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

24年的AI主流则聚焦于智能体领域,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开始开枝散叶,不断往具体的场景里渗透。

目前通用大模型(LLMs)的能力增长趋势已经放缓,与之对应的,当前能看到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方都在拼命堆资源,批量式产出各种AI应用工具。找到应用场景并构建能解决具体问题的AI应用,会是今年AI领域竞争的核心

虽然目前还未出现出圈爆火的AI应用,但按照前面三年AI技术的发展,今年下半年大概率会出现出圈的AI应用。

2、AI领域最大的蛋糕,一定会出现在应用层和C端。

底层大模型类似于操作系统,技术门槛太高,对资源的要求极高,且是一个竞争极度激烈的领域,只适合实力雄厚的玩家。

大模型的能力圈固然广阔,但很难面面俱到,而用户往往会扣细节。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恰恰是狭小范围内的问题。

做产品,最终比拼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人什么样的需求,市场只为结果买单。

因此,对普通人、独立开发者和小微企业来说,将大模型当作生产力工具,利用它的能力去构建一个个全新的工具。把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就有机会拿到这一波AI浪潮的入场券

好奇心、想象力和执行力,会是这一波AI革新浪潮中,我们拉开和普通人差距的核心能力。

3、AI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创作工具和个人认知扩展工具。

过去三年,大家对AI和大模型的认知,大致分为两种:

  • 第一种,大模型是新质生产力,只有嵌入到具体应用场景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 第二种,大模型的发展类似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也会经历搜索、内容创作到各领域全覆盖的生命周期。

过去二十年,PC互联网时代,搜索是第一入口,所以百度、Google崛起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内搜索逐渐取代了独立的搜索引擎功能,人为造就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小红书的崛起就是典型特征。

即将来临的AI时代,我们不再纠结于用什么搜索引擎,无数个ChatBot就是典型特征。

ChatBot本质上是AI+知识库模式,它带来了信息平权,消除了消息检索焦虑,让人从人工信息检索整理中解放了出来。AI工具在当前阶段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摆脱对信息的存储、检索和浅加工,转为深度思考和创作

我个人认为,当前阶段我们和AI的关系,更像一个“合作互补型”的关系。

我们提出核心原则和思考(问题和方向),AI负责解析我们提出的问题(以prompt的形式)并进行信息遍历和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中双方不断的互动(训练调优)。我们把握问题的方向、规则和底线,AI负责检索、分析和给出结果,我们负责对结果做出决策和选择。

提示词会是我们学习掌握AI的第一道门槛,想象力以及基于此的产品设计和执行能力是能否很好应用AI的第二道门槛

4、AI并不会取代所有工作,但标准化的执行岗位注定会被AI取代。

当你的工作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评判标准,当你的工作只是执行任务,而非思考并落地解决方案的话(很多互联网大厂有大量类似的岗位和工作),那么很容易被AI替代。

像咨询、教育、设计、养老等偏向于服务和创造属性的非标准工作,则很难完全被AI取代,并且会随时间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反而越来越吃香。

核心就是一句话:非标差异化领域和行业,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就业新潮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5-1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当技术突破某个奇点后,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 22年底的ChatGPT,让我们惊艳于它的对话和信息检索能力。
  • 23年大模型领域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趋势,从单体大模型,到多模态,到混合专家架构,大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
  • 24年的AI主流则聚焦于智能体领域,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开始开枝散叶,不断往具体的场景里渗透。
  • 目前通用大模型(LLMs)的能力增长趋势已经放缓,与之对应的,当前能看到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方都在拼命堆资源,批量式产出各种AI应用工具。找到应用场景并构建能解决具体问题的AI应用,会是今年AI领域竞争的核心。
  • 虽然目前还未出现出圈爆火的AI应用,但按照前面三年AI技术的发展,今年下半年大概率会出现出圈的AI应用。
  • 2、AI领域最大的蛋糕,一定会出现在应用层和C端。
  • 底层大模型类似于操作系统,技术门槛太高,对资源的要求极高,且是一个竞争极度激烈的领域,只适合实力雄厚的玩家。
  • 大模型的能力圈固然广阔,但很难面面俱到,而用户往往会扣细节。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恰恰是狭小范围内的问题。
  • 做产品,最终比拼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人什么样的需求,市场只为结果买单。
  • 因此,对普通人、独立开发者和小微企业来说,将大模型当作生产力工具,利用它的能力去构建一个个全新的工具。把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就有机会拿到这一波AI浪潮的入场券。
  • 好奇心、想象力和执行力,会是这一波AI革新浪潮中,我们拉开和普通人差距的核心能力。
  • 3、AI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创作工具和个人认知扩展工具。
  • 过去三年,大家对AI和大模型的认知,大致分为两种:
  • 过去二十年,PC互联网时代,搜索是第一入口,所以百度、Google崛起了。
  • 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内搜索逐渐取代了独立的搜索引擎功能,人为造就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小红书的崛起就是典型特征。
  • 即将来临的AI时代,我们不再纠结于用什么搜索引擎,无数个ChatBot就是典型特征。
  • ChatBot本质上是AI+知识库模式,它带来了信息平权,消除了消息检索焦虑,让人从人工信息检索整理中解放了出来。AI工具在当前阶段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摆脱对信息的存储、检索和浅加工,转为深度思考和创作。
  • 我个人认为,当前阶段我们和AI的关系,更像一个“合作互补型”的关系。
  • 我们提出核心原则和思考(问题和方向),AI负责解析我们提出的问题(以prompt的形式)并进行信息遍历和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中双方不断的互动(训练调优)。我们把握问题的方向、规则和底线,AI负责检索、分析和给出结果,我们负责对结果做出决策和选择。
  • 提示词会是我们学习掌握AI的第一道门槛,想象力以及基于此的产品设计和执行能力是能否很好应用AI的第二道门槛。
  • 4、AI并不会取代所有工作,但标准化的执行岗位注定会被AI取代。
  • 当你的工作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评判标准,当你的工作只是执行任务,而非思考并落地解决方案的话(很多互联网大厂有大量类似的岗位和工作),那么很容易被AI替代。
  • 像咨询、教育、设计、养老等偏向于服务和创造属性的非标准工作,则很难完全被AI取代,并且会随时间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反而越来越吃香。
  • 核心就是一句话:非标差异化领域和行业,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就业新潮流。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