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一做销售数据分析,画风都是这样的:
销售分析不是表格比赛,更不是数字堆积,它的底层逻辑就一句话:
不是为了“展示你做了多少数据”,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看懂趋势、提出建议”。
所以今天,我们就用一篇实打实的文章,讲透销售数据分析这件事——
先分享一份《经营业绩分析解决方案》,这份方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决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很多人理解的“销售分析”,还停留在报表统计阶段——“销售额是多少”“这个月卖了多少单”“同比增长多少”等。但如果分析只停留在“结果复述”,是没有价值的。
销售分析真正有用,是在这三个层面:

举个例子:
这,才是“有用的销售分析”。
销售数据很多,指标更多,但我们不需要一股脑全看,关键是分清主次。
我们建议把销售分析分三类指标来看:结果类、结构类、效率类。

注意:不要只看销售额增长,而不看是靠单价拉动,还是订单数增长,否则容易误判业务状态。

实际操作中,结构分析=分组统计+贡献排序+集中度分析,例如:

很多ToB企业特别容易忽视这些“效率指标”,但它们才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健康增长的根本。
大部分企业目前的数据能力和资源并不足以做复杂建模,所以掌握基础但高效的分析方法,反而更实用:

使用技巧:用折线图展示趋势,添加注释标明促销、上线、行业事件等节点,形成“趋势+背景”的复合解读。

结构分析的核心在于排序+归类,不是一视同仁地看产品或客户。

结论不在图表里,而在拆解维度里的对比结果。
很多人一上来做销售分析,就陷入“工具焦虑”:
其实,不管你用不用 BI 工具,销售分析本质上就三步:先问清楚问题、再拆清楚结构、最后讲清楚建议。
BI 工具只是帮你更快地“看到”“拆解”和“呈现”这些问题而已。
下面我们就讲清楚:怎么用 BI 工具,把这三步做得又快又准又业务能懂。

销售分析的第一步,永远不是点图表,而是搞清楚——这份分析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很多 BI 项目失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上来就堆图、没人要用。
真正能用得上的销售分析,是围绕业务高频问题做出来的。
比如,业务常问的这些问题:

在 BI 工具中怎么落地?
你可以把这些问题变成一张销售看板的模块结构:

也就是说,图表不是按维度堆,而是按问题排布。
确认了要分析的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 BI 里把“表象”一层层拆开,找出真正的原因。
比如你发现:本月销售额下降了。
你可以在 BI 工具里快速这么查:
(比如 6 月下滑了 8%)
通过下钻式分析,一步步挖出真因,而不是凭猜想推结论。BI 的交互性就是优势。

这些方式,能让你从数据结果走向业务洞察,不只是图表好看,而是真能“看出问题”。
很多销售看板,做完之后成了“业务看看图、没啥可做”的展示墙。
其实,销售分析真正的价值,不是你做出多少图,而是你有没有回答这三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在 BI 看板中,建议配合“业务建议/结论模块”,哪怕用文字组件也好,写出:

示例(放在销售看板侧边栏/备注区):
本月销售额环比下降8%,集中在华东区域的B类产品,原因是断货+主力客户订单未续签。建议针对B类产品制定快速补货+老客户沟通策略,并对销售小组设置专项激励。
很多人一听“数据分析”就觉得自己不行,但其实销售分析没那么玄乎。
说白了,就是用数据说人话,帮业务看清楚现在的表现,找到问题,提建议。
不一定会建模,不一定会SQL,也不一定要上多高级的BI平台,但你只要能:
那你的销售分析就已经比一半的人做得好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