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买过机票都知道,价格和航班信息变动非常快。比如你早上查北京到上海是 750 元,下午再看可能涨到 900 元了。对做票务比价、旅游产品、甚至数据分析的人来说,及时、准确地拿到航班信息 就成了关键。
问题是:一旦你想通过爬虫批量采集携程等平台上的机票数据,就会遇到各种“拦路虎”:
举个例子,我想抓取携程上「北京 → 上海」的航班。刚写了个简单的脚本,第一次运行还能拿到结果,心里还挺美: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s://flights.ctrip.com/online/list/oneway-bjs-sha"
headers = {"User-Agent": "Mozilla/5.0"}
res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int(res.text[:500])
结果跑了几次之后,页面不是卡在验证,就是一片空白。很明显,单个IP被识别并屏蔽了。这在航班行业特别常见。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想:
sleep()
,让请求慢点,但效率实在太低,做不了大规模采集。这些方法在航班这种高敏感场景下,效果都不理想。核心问题还是:IP 太单一。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 动态IP池。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请求像“散客”一样,从不同的IP出去,而不是一股脑全挤在一个出口上。
下面给个基于爬虫代理IP的小示例:
import requests
import random
import time
# ====== 代理配置(亿牛云示例)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 代理域名
proxy_port = "3100" # 代理端口
proxy_user = "16YUN" # 用户名
proxy_pass = "16IP" # 密码
proxy_url =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proxies = {
"http": proxy_url,
"https": proxy_url
}
# ====== 目标:携程航班信息 ======
url = "https://flights.ctrip.com/online/list/oneway-bjs-sha"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
}
def fetch_html(url):
try:
r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
if r.status_code == 200 and "航班" in r.text:
return r.text
else:
print("❌ 数据异常,可能被识别,需要换IP")
return Non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 出错:", e)
return None
for i in range(5):
html = fetch_html(url)
if html:
print(f"✅ 第 {i+1} 次成功,页面长度:{len(html)}")
else:
print(f"❌ 第 {i+1} 次失败")
time.sleep(random.uniform(2, 5)) # 随机停顿,模拟真人
这里做了三件事:
为什么航班信息抓取离不开动态IP?
想要更稳,还可以:
航班数据的特点就是 敏感+实时+变动快。要想稳定采集,靠单一IP和小打小闹的手段是撑不住的。
正确思路是:
一句话:谁能科学管理好动态IP池,谁就能在航班数据抓取里跑得更稳、更快。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