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来说,OpenStack 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它允许你使用一套软件来构建和管理你自己的私有云或公有云。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开源的、可以自己掌控的 Amazon Web Services(AWS) 或 Microsoft Azure。它提供了一系列组件来协调和管理数据中心内大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将所有这些资源以一个云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想象一下,一个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就像一个巨大的“硬件仓库”:
OpenStack 就像是这个仓库的 “超级管理员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它不会直接去搬动服务器或插拔网线,而是通过软件来抽象化资源,把这些物理硬件变成可以按需分配的逻辑资源池。用户通过一个网页(控制台)或API就能申请一台虚拟机、一块硬盘或一个网络,而无需知道这台虚拟机具体运行在哪台物理服务器上。高效且智能地将用户请求的资源分配给底层的物理设备。
特点:
OpenStack 项目包含很多组件,其中最核心和常用的有
组件名称 | 项目代号 | 主要功能 |
|---|---|---|
计算服务 | Nova | 负责管理和管理虚拟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创建、调度、销毁)。它是云的核心“发动机”。 |
镜像服务 | Glance | 存储和管理虚拟机镜像模板(如操作系统模板)。用户创建虚拟机时从此处选择镜像。 |
对象存储 | Swift | 提供海量、可扩展的、冗余的分布式对象存储。用于存储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图片、文档、备份等。 |
块存储服务 | Cinder | 为虚拟机提供持久化的块存储设备(类似硬盘)。可以动态地挂载和卸载。 |
网络服务 | Neutron | 管理云环境的网络资源,为虚拟机提供网络连接,如创建私有网络、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等。 |
身份认证服务 | Keystone | 为所有 OpenStack 服务提供统一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是所有服务的“守门人”。 |
控制面板 | Horizon | 提供一个基于 Web 的图形化界面,让管理员和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来管理和使用云资源。 |
OpenStack 的本质是通过软件将大量物理服务器资源池化。如果把这些服务器比作一个个独立的“城市”,那么物理网络就是连接这些城市的 “高速公路系统”。一个设计拙劣的公路系统会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同样,一个糟糕的物理网络设计会导致云平台性能瓶颈、服务中断和运维噩梦。
OpenStack 云最终需要运行在物理硬件上,物理网络的架构设计直接决定了云平台的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这里主要展开说传统三层架构及Spine-Leaf 架构
拓扑结构
与OpenStack的结合
适用场景:中小型OpenStack私有云、开发和测试环境。
这是现代大型数据中心和云环境的标配,为东西向流量和高密度计算而设计。
拓扑结构
形成一个全互联的Fabric网络。
与OpenStack的结合
适用场景:中大型到超大规模OpenStack云环境,对东西向流量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如NFV、大数据分析)

基于开放SONiC的AsterNOS与第三方云网控制器深度融合,通过VXLAN、BGP-EVPN、MC-LAG等技术与盒式设备,构建高可靠、扁平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在实现自动化配置、图形化运维和灵活扩展的同时,显著降低TCO,助力用户无缝对标一线云架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